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悦听】和法治副校长一起涨知识|陌生人要求网上转账,警惕是电信诈骗

  【编者按】今年5月1日,《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检察机关历来重视校园普法工作。2022年1月,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印发《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2022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全国3.9万名检察官在7.7万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

  你眼中的法治副校长是什么样的?从法治副校长那里,你都学到了什么?快来参与正义网和检察日报客户端共同推出的“我眼中的法治副校长”融媒体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和检察官叔叔阿姨们一起涨知识吧!

  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西省万载县万载外国语学校初三(8)班的李欣。去年12月,我们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万载县检察院检察官施斌来到了学校,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主题为“预防电信诈骗 打击网络犯罪”的法治课。

施斌检察官在法治课上讲述电信诈骗中的新型套路。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施老师首先介绍了电信诈骗的定义、对象、工具等内容,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广泛性和危害性。施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十分实用的鉴别方法——“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电话、短信、网络等沟通工具+汇款、转账等要求=电信诈骗”,提醒我们在使用网络时要学会分辨复杂信息,切勿掉以轻心。

  紧接着,施老师又带领同学们了解了近年来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如网络刷单、虚假征信、网络交友、冒充电商客服等多种套路,令人防不胜防。他告诉同学们,预防网络诈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从源头杜绝个人信息的泄露,做到不轻信、不透露。

  课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了多种场景中诈骗人员与受害人的对话过程,如盗取学生账号向家长提出汇款要求、网络上的“知心朋友”以家庭困难急需用钱为由进行借款、因购买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等。同学们看完后纷纷表示:“没想到骗子的手段这么多,咱们一定要学会分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在网络世界中浏览、学习丰富多彩的知识,但同时也要认真甄别各类信息,防止被骗。施老师嘱咐我们,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事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寻求父母或老师的帮助,及时报警处理。

  作者:江西省万载县万载外国语学校 李欣

  文稿统筹:王极

  监制:汪银平

  审核:高斌

  特别声明:本栏目欢迎全国各地的同学们积极投稿,如果你想要分享有关法治副校长的故事,稿件请投递至zyw_bjb@163.com,感谢支持!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