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凌晨,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造成恶劣影响,引发广泛关注。6月11日下午,烧烤店打人案件最后一名外省籍涉案人员沈小俊在江苏被抓获,9名嫌疑人全部落网。6月11日晚,河北省公安厅指定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件由廊坊警方侦查办理。6月12日,陈继志等9名犯罪嫌疑人已由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执行逮捕。

  2022年6月21日,河北省公安厅发布关于陈继志等涉嫌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等案件侦办进展情况的通报,根据通报,被打女子王某某、刘某某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远某、李某损伤程度为轻微伤。同日,据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唐山市公安局路北分局局长马爱军等人接受审查调查。

  2022年8月29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案件审查起诉情况的通报。同日,中共河北省纪委、河北省监察委员会发布关于严肃查处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的通报,严肃查处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022年9月13日,该案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公开审理。9月23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对案件公开宣判。主犯陈继志被判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其余27名被告人被依法判处十一年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13.5万元至3000元不等的罚金。

关于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案件审查起诉情况的通报

  2022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位于贵州省兴义市的黔桂滇三省(区)万峰湖联合水上检察室召开第四十一批指导性案例新闻发布会,最高检督促整治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作为指导性案例正式发布。该案是最高检直接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本次发布首次采用“一批次一案例”的形式,同时也是第一次在办案现场发布指导性案例。

  流域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由来已久,中央环保督察两次督办,广西、云南、贵州三地都为治理发了愁,一直难以根治。万峰湖专案是第一个通过公益诉讼检察成功治理大江大湖的典型案例,示范了以最低的司法成本、最短的时间解决跨行政区划流域治理问题的方案,具有标杆性意义。

  2019年12月,最高检决定启动公益诉讼检察立案程序,成立由张雪樵担任组长、主办检察官的专案组。2020年1月,最高检组建由四级院检察官组成的专案组,明确该案由最高检统一负责。在四级检察机关一体化办案模式下,万峰湖专案取得了积极成效,得到了三省区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强化了协同治理万峰湖的共识,为解决“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这一普遍性问题提供了范本。2020年12月、2022年9月,最高检对万峰湖专案先后召开了两次公开听证,督促五县(市)统一监管执法,推动沿湖百姓统一开发生态渔业。

万峰湖专案——跨行政区划流域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净化校园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

  《意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就依法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进一步加强司法保护与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衔接作出了规定,旨在为净化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意见》共10个条文,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教职员工犯罪案件中适用从业禁止、禁止令规定的具体规则。二是规定了在教职员工犯罪案件的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送达裁判文书。三是明确了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与犯罪教职员工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处理、处分和处罚的关系。此外,《意见》还明确,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实际控制人犯罪,参照本意见执行。

  2022年11月15日,《意见》施行当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对一起猥亵儿童案件当庭宣判,被告人王某某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这是三部门出台《意见》后,全国首例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职人员实行“终身从业禁止”的案件。此后,多地法院判决涉性侵教职人员“终身禁业”,突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

最高法、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

  历经227天调查,知网涉垄断案“靴子落地”。

  2022年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知网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21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7.52亿元5%的罚款,计8760万元。

  近年来,陆续有高校不满知网数据库服务的费用过高,多次传出停止合作的传闻,令知网陷入“店大欺客”的争议。2021年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为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00多篇论文,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引发广泛关注。

  2022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据披露,知网在中国境内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2014年以来,知网滥用该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同时披露了知网数据库的销售模式。一是通过连续大幅提高服务价格、拆分数据库变相涨价等方式,实施了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其数据库服务的行为;二是通过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等方式,限定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高校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授权使用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学术文献数据,并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独家合作实施。

  调查表明,知网实施不公平高价、限定交易行为排除、限制了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竞争,侵害了用户合法权益,影响了相关市场创新发展和学术交流传播,违反反垄断法,遂作出以上处罚。随后,知网发布整改方案,制定了15项整改措施,包括彻底整改独家合作、大幅降低服务价格等。

知网公布15项整改措施:彻底整改独家合作、大幅降低服务价格

  2022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12月25日,在回顾过去一年的立法工作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今年共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9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有18件。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标志着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家事”上升到新时代的“国事”。8月1日,黑土地保护法通过,这部法律首次明确了黑土地保护的范围,界定了违法与非违法的边界。同日,新版反垄断法施行,这是反垄断法自2008年施行以来的首次修改。10月30日,黄河保护法修订通过,这是继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开展的又一项流域综合立法。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这一年,立法工作与时俱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制定期货和衍生品法、修订反垄断法,用良法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修订职业教育法、修订体育法,为教育体系和体育强国构筑坚实法律屏障。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畜牧法,加强畜牧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压实有关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10月30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通过,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12月底,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预备役人员法、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的决定表决通过,立法法修正草案等法律案将提请继续审议,用法治继续维护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预安排审议37件法律案

  2022年,我国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惩。李春生、范一飞、刘彦平多名中管干部相继“落马”,彭波、马明、张志南、孙力军政治团伙等一批案件得到审判,“百名红通人员”孙锋归案。从官方通报信息中可以看出,金融、粮食购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反腐败力度在不断加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反腐半年报”显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共有63人接受审查调查。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作出的持续惩治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等决策部署得到有力执行、有效落实。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作出的多项部署,比如持续推进金融领域腐败治理、深化国企反腐败工作等,可谓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2022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公安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九家单位下发通知和方案,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在信息网络空间持续纵深开展。这一年持续扎紧制度笼子,《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等规定出台,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制度依据和制度支撑。

中办印发《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