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6年>>201601>>2015中国法治蓝皮书>>财经篇>>条目

“不清零”被指缺诚意:亲,流量够吗

时间:2016-01-28 08:31: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资料图片  

    事件回放 

  李克强总理2015年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其中包括降低资费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 

  消息一出受到广大网友热议,网民们表示很期待。5月15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同时公布了“降费提速”新方案,但无落地时间表。7月份,工信部再次要求10月底落实流量不清零业务。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9月29日同时发布通知,宣布手机套餐内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将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10月起,用户当月剩余流量可转存至下月继续使用。但是,流量不清零并不是永久不清零,而是改成了双月清零。即套餐内当月剩余流量可结转至次月月底前使用,若次月仍未用完则第三个月仍然清零。 

  运营商的诚意遭到质疑。11月1日,演员韩雪微博斥中国移动霸王条款,称其修改本月套餐就清零上月流量的规定是“神一样的逻辑”。这条微博被网友大量跟帖、转发,从网友的跟帖来看,不少用户遭遇了同样的情况。 

  无论如何,流量不清零的政策总算落地了,但一些细心的用户很快却发现流量似乎跑得比以往都快了许多:“不清零后,浙江用户9天用完过去一个月的流量”;“武汉用户一夜跑流量50GB,总费用超1.5万元”;“广东用户手机充电3小时,耗流量23GB”……越来越多的事例让人们觉得,手机流量跑得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这使很多跨入4G时代的消费者感到焦虑,甚至悄悄关闭了4G功能,生怕哪天收到天价账单。 

  12月1日上午,长沙律师刘明第二次起诉中国移动湖南有限公司及长沙分公司。刘明称,在今年10月流量不清零后,他的手机上网流量使用量大增,亦有大量网友反映此情况,遂起诉要求移动公司相关信息公开。长沙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运营商流量计量、电话计量都是按工信部统一标准执行。 

  对于这奔跑的流量,运营商似乎比消费者淡定得多,三大运营商齐声否认“偷流量”问题的存在,并将流量消耗过快归结为用户使用不当,坚称自己的计费系统并无问题。遗憾的是,这样的回应,并没有打消公众的质疑,也没有安抚好用户那颗悬着的心。 

  事件影响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一项关于“流量不清零”的社会调查中,通过对1052人进行调查显示,20.9%的受访者不满意运营商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方案,49.0%的受访者直言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缺乏诚意。 

  这些年,从偷话费到偷流量,运营商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危机似乎从未缓和过,有媒体分析,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消费者与运营商处于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与一般消费行为相比,电信消费虽然也执行了明码标价的政策,但计费过程却甚为复杂,运营商与消费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加之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消费者的种种质疑未能及时作出表态,有“隐身”缺位之嫌,让消费者处于相对弱势,让运营商处在瓜田李下,自然少不了非议。 

  有媒体分析:事实上,电信行业一直备受诟病,主要还是由于其垄断的市场地位造成的。目前移动、联通、电信三家独大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而国有垄断企业的特殊地位容易形成价格联盟,最终受害的自然是消费者。当然,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剂良药,然而,行政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覆盖市场的方方面面,因而容易出现另一种危害消费者的行为出现。 

  各方观点 

  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和流量使用增加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流量使用增多证明流量不清零服务并没有影响运营商的流量业务经营,而收入减少则是运营商流量价格降低的体现。 

  ——2015年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媒体人于平:流量不清零后,公众获得感很弱,反而觉得跌进“偷流量”陷阱,一个惠民政策引出这样的“故事”,相关各方需要好好想一想了。 

  ——2015年10月27日《新京报》

[责任编辑:zywliufan]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