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6年>>201601>>2015中国法治蓝皮书>>民主篇>>条目

联网监督“钱柜”更透明:广东人大大数据监督预决算

时间:2016-01-27 16:58: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2015年10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完成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的完善改造。  

    事件回放 

  2015年10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完成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的完善改造。走进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敞亮的预算支出联网监督查询室,没有一摞摞资料堆积的场景,轻点鼠标,两台82英寸液晶屏立即分屏动态显示政府全口径预算支出情况。在广东,通过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监督已由事前、事后监督,升级为实时在线全程监督。 

  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即利用政务内网光纤专线实现省人大常委会与省财政厅的联网,把政府财政的每一笔支出放在人大眼皮底下,从而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实效。 

  该系统涵盖了省级财政通过国库向119个省级单位和21个市121个县区财政局拨付的预算管理资金、财政代管资金、财政专户资金等类别,以财政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通过数据采集、数据转换、预警设定、横向分析、多维分析、趋势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疑点和错误,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实时监督。 

  2004年,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实现了与省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联网监督。2010年,省级和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实现了人大财经委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联网,此外,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展预算联网监督覆盖面,推进监督从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扩大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和社保基金预算资金。 

  目前,省直机关和地市政府部门的每一笔支出都进入人大监督的视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财政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平台,使人大对政府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由周期性的报表审阅转变为实时性的电子信息审阅,由对支出结果的了解转变为涵盖各环节的全过程了解,有助于更有效地对预算开展监督。 

  2015年5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广东省实地调研财政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建设情况,并充分肯定广东的做法和成效。据悉,对于广东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的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还计划适时进行介绍推广。 

  事件影响 

  2004年,广东在全国首开先河,开展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涵盖了省级财政通过国库向119个省级单位和21个市121个县区财政局拨付各类资金。 

  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社保基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省级社保基金纳入联网监督,并于2014年实现与省社保局的省级社保基金报表系统试联网。据悉,目前社保基金部分统计报表数据可以通过政务外网进行查询,已可以具体查询到社保参保情况的月报表、季报表,社保基金季报表,社保调剂金缴拨情况月报表,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情况表。 

  2015年10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完成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的完善改造,改造后的系统具备自动预警功能,当发生支出进度慢、债务超标、违规采购、“三公”经费超预算等异常问题时,系统会及时“亮红灯”。 

  各方观点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借助联网监督系统,人大能够及时了解资金流向,关注政府工作重点和群众关心热点等有关项目的支出情况,及时发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推动建设“阳光财政”,拓展人大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2015年8月28日《羊城晚报》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原局长林白桦:广东省人大应同时建设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实时监督系统,包括预算管理、基金分析、基金监管、预算测算四方面,并根据统一口径生成预算,实现超出预算情况预警,并提供各种预算查询功能等。 

  ——2015年9月6日《南方日报》 

  广东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人大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对象和程序等,但目前的法律法规对预算执行监督的方式、内容等规定还不够明确和具体。 

  ——2015年11月26日广东人大网

[责任编辑:zywliufan]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