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昌祯
人物速写
巫昌祯,江苏句容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研究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作为中国婚姻法的泰斗,巫昌祯一生中亲历了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1955年,她参与了民法典的起草,到1957年起草小组解散,当时共起草了五百多条。1978年,婚姻法的修改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有起草民法典的经历,中国政法大学派巫昌祯也参与修订。在这期间,她还婉拒了参加民法通则起草工作的机会。
1989年,全国人大制定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起草规划,巫昌祯再任起草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后来,这部法律于1992年提前问世,成为中国第一部专门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此后,在婚姻法二次修改、计划生育法等法律的修订与起草工作中,巫昌祯一直为妇女权益争取、呐喊。
虽然地方上早有尝试,但法律上对反家暴立法的突破,则是在2001年修改婚姻法之时。当时,曾任婚姻法起草小组组长的巫昌祯再次受邀成为立法小组专家,她和一些专家均提议要在婚姻法中对家庭暴力予以规制,最后争取到将“禁止家庭暴力”写入了婚姻法总则。
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曾担任过妇女权益保护法起草小组副组长的巫昌祯,又成为参与立法专家。这年,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护法明确了“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并且规定了多机构合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干预模式。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其中提出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后来在基层法院试点后推广。巫昌祯作为专家对该制度进行调研,作出了肯定的判断,促进了这项制度的推广。
2014年“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当天,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同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5年8月24日,在巫昌祯等人的推动下,这部草案被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离1995年“家庭暴力”的概念引入中国已届20年。
事件影响
巫昌祯既是法学教育家,也是法律援助律师;既是妇女权益的保护者,更是一位立法反家庭暴力的推动者。
86岁的巫昌祯,是新中国第一届法律系大学毕业生,一生中亲历了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在50多年的法律学者生涯中,巫昌祯始终关注着妇女权益的保护,尤其是家庭暴力的现象。每次国内有家庭暴力的现象出现,身兼全国妇联执委、北京市妇联副主席的巫昌祯就会站出来进行强烈抨击。她一边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研究,一边积极调研家庭暴力现象和危害。她积极奔走,努力呼吁,让更多的人转变观念,向家庭暴力说不,为推动反家暴立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其他多年致力于此的学者、民间人士一样,耄耋之年的巫昌祯对反家暴法这部等待了多年即将出台的法律充满期待。
各方观点
媒体评论员钱学明:从2001年全力争取将“禁止家庭暴力”写入《婚姻法》总则,到2005年修改《妇女权益保护法》明确“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规定多机构合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干预模式;直至2015年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草案提交——耄耋之年,她依然为反家暴而不懈奋斗。
——2015年11月5日央视网
《法制日报》记者陈丽平:巫昌祯2003年就已离休,但她却是标准的“离而不休”。除了作为特聘博导继续指导博士生外,她还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办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她还担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妇女研究会顾问、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顾问等多项社会兼职。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巫昌祯,仍然关注着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她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新的形势必然牵动人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因此,在新婚姻法颁布之后,我们还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和趋势,探索解决的途径。”
——2015年3月5日《法制日报》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