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相赫朋友圈截图
孙家洲教授公开信截图
事件回放
2015年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一封公开信,信中申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事件源于之前郝相赫同学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转发一则点评北京大学历史系学者的文章,并加以点评曰:“人大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该从这个垃圾系引入大量的唐宋领域老师……如果不是跟北大历史系这个垃圾系合作而是跟南开或者北师大合作的话好太多。”并将北京大学阎步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树峰老师与澳门学者李凭先生比较,说前两者“平庸”。
孙家洲教授认为:郝相赫同学自报到之时起,便在微信上频频发表攻击他人之言论,自己曾发信给他,希望他“处事平和”,当他发现郝同学竟然无端嘲讽阎、韩二位先生,感到忍无可忍,感到“震怒”,基于“师生之交首重道义”“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与尊严”,非断绝与郝同学的师生关系不可。
公开信发布后,郝相赫表示,对于其师断绝师生关系的做法深感震惊,认为:“自己并未公开批评北大、人大两位老师,而是以字母代替,对后者的学术地位和名誉无法撼动,而孙家洲老师在朋友圈发断绝师生关系公开信,导致其名誉受到很大伤害,还会毁掉自己读博的前程。”随后,郝相赫对孙家洲和韩树峰教授表示歉意,提到“刚入师门,就给导师孙家洲老师带来这么大的麻烦”,感到“自责和深深的歉意”,承认对阎步克教授的私人评论“是错误的,应予收回”,并恳请能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使他“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事件影响
这一事件被报道后,引发网络舆论狂潮。一些人认为,郝相赫作为学生,对学界大牛口出狂言,被逐出师门是咎由自取。另一些人认为,孙家洲作为老师,为了学生朋友圈的几句话就翻脸,没有容人之量。从学术讨论角度出发,有观点认为,在历史学学术圈内,恃才傲物挑战权威的青年才俊并不罕见,但人家那是真正的学术批评,学术交锋,言之有据,证明逻辑条理清晰,分析范式合理有度,与妄人胡喷根本不同。郝相赫言论中体现出的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根本没有经历过本科历史学基础训练的外行人的水平。还有人抨击,当前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实际上甄别的是外语能力+背书能力而甄别不了历史学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学基本素质,更遑论甄别学术功底和研究创新的能力了”。
各方观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孙教授宣布断绝与弟子的关系,可能是出于“震怒”,他有权利决定不再担任某名学生的导师。但要真正完成“断绝”手续,还需得到学校的同意,学校要从教育和学术角度评估孙教授的“断绝”理由是否合理,而不能只听孙教授单方面的说法。
——2015年9月22日《南方都市报》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大学及其教授,应当注重培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环境。我们可以信心满满地说,一旦有了这样的环境,“教养有道,人才自出”的局面就会形成。大学教授对于一些出格言论,有更多一点宽容,才有希望破除当下一个大学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多年来就培养不出学术大师呢?
——2015年9月25日《检察日报》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尹振球:我想对你说,郝相赫同学——我们要在一个清晰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关系中活出一位现代公民的身份;我们既要明白自己的权利,更要尽上自己当尽的义务;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人文建设还在艰难进行中的社会,作为知识分子,更要尽上自己的本分;大学就是大学,我们要让大学精神真正表现出来。
——2015年9月29日《时代周报》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