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6年>>201601>>2015中国法治蓝皮书>>文化篇>>条目

《捉妖记》上演“幽灵场”:票房作假或成电影顽疾

时间:2016-01-28 08:42: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电影《捉妖记》海报及其院线排片截图 资料图片  

    事件回放 

  电影《捉妖记》以24.3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击败《速度与激情》等外国大片,成为2015年度电影票房冠军。但微博网友对《捉妖记》的票房数据提出了质疑,称其涉嫌票房造假。网友“影坛看客”附上截图说明已经上映一个半月的《捉妖记》居然被某些院线排了大量的午夜场,而且上座率居然都达到100%,更有甚者,这部120分钟的电影,竟然在同一影厅每隔15分钟就有新排场。 

  事件影响 

  《捉妖记》官方微博回应称,午夜场是电影公司用片方付款的方式进行包场,目的是进行公益放映,不到半小时就轮排是因为总部与各地影院沟通时出现了问题。2015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草案规定,要求电影院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计算机售票系统,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如实统计销售收入;未如实统计销售收入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各方观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副主任李东:绝大多数院线影院在现有的票务管理系统约束下,票房数据都是真实透明的,少数票房造假行为有一定的隐蔽性,个别影院、影片存在虚报票房的现象。发行方为了完成片方交给的票房任务而向票房注水,还有就是为了造成影片上映的首轮轰动效应而往票房里面注水。 

  ——2015年10月22日央视新闻 

  媒体评论人何勇海:售票情况、票房成绩是影响观众选择电影的重要因素。一旦有“幽灵场”与虚假票房的恶意干扰,观众就会受误导。近年来,一些口碑很烂的电影,票房成绩却往往不俗,有人责怪现在的电影观众“无脑无智商”,只知道“捧臭脚”,可又有多少人谴责“幽灵场”对观众的误导与欺骗呢? 

  ——2015年10月27日《北京晚报》 

  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端:票房井喷式爆发的市场规模背后,是电影制作水准的良莠不齐、观影人群的文艺欣赏素养远远滞后于市场规模的增长,艺术性、观赏性、导向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需要在法治框架下进一步规范。 

  ——2015年11月27日《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zywliufan]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