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公益诉讼检察行>>2022>>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检察院>>亮点特色

让生态恢复性司法落地生根

时间:2022-05-18 16:21: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当年毁林采矿,至今山体裸露,留下累累“山痕”。办理一个涉林案,如何恢复一片绿?设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天云洞景区的“检察公益生态修复基地”启用,让生态恢复性司法落地生根。

  天云洞,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境内,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径幽称奇于兴化大地。然而就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人长期毁林开山、非法采矿、取土,导致生态功能严重弱化。以黄某为首的恶势力团伙在天云洞景区非法开采矿石面积达9700多平方米,造成附近植被林木被毁。黄某犯非法采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案子已经判了三年多,但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至今未得到修复。

  办案检察官介绍,一些涉林、涉矿案件毁坏生态得不到修复,有的是涉案当事人本身无力修复,有的是难以就地修复,有的是当事人愿意修复而无适合的地点,这也导致案子判了,人也关了,荒山依旧在。

   针对生态恢复性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秀屿区检察院联合区自然资源局多方选址,在天云洞设立“检察公益生态修复基地”,并与林业、农业等职能部门制定《关于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财政部门专门设立生态修复基金账户。近年来,秀屿区检察院挽回的生态修复费用和生态功能损失费用1000多万元已转入该生态基金账户。

  在天云洞设立“检察公益生态修复基地”

  该基地占地面积1312多亩,集生态司法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生态司法修复主要针对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涉生态环境民事和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通过责令负有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当事人从事修复劳动,或在无法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时,由其缴纳生态修复资金,由专业机构代其进行专业化“补植复绿”等方式,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异地补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的办案效果。

[责任编辑:刘蕊]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