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舆情频道>>研究>>研究

政法新媒体更务实更亲民

时间:2017-06-06 14:55:00  作者: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政法新媒体更务实更亲民 
  ——解读《政法类微博影响力报告》4.0版 
  
政法微博粉丝达4.49亿 
  
  2013年政法微博在开通数量、级别以及微博集群化建设方面,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公安类微博发展仍居于其他政法类微博前列。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20日,全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四类政法机关和公职人员,在各大微博平台开通的官方微博总计3.75万个(未作排重处理)。其中,政法机构微博共计30154个,政法机关公职人员微博共计7346个,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共发布微博1.02亿条,拥有粉丝4.49亿个(未作排重处理),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显著增长。
  报告称,不论是从微博个数和发布微博条数,还是从微博粉丝数量来看,公安类微博在政法类微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在微博平均活跃程度方面,公安类微博亦是位列第一,每个微博账号平均发布微博约710条,平均每日发布约2.3条,是排名末者三倍。
  据介绍,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在政法类微博数据采集过程中,专门针对发布数量极少的官微进行了统计,并将微博发布条数低于10条的粗略定义为“空壳微博”。结果显示,在公、检、法、司四个系统开设的实名认证微博中,“空壳微博”账号共计3853个,占政法微博总数的10.27%。其中,机构共计2480个,个人共计1373个。
  “有的政法机关微博内容长期不更新或更新缓慢、原创少转发多等内容匮乏状况,有些甚至成为‘僵尸微博’,遭到网民诟病。”报告认为,把政法微博真正建设成回应群众呼声、落实司法公开、展现政法机关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舆论阵地,依旧是各级政法机关微博管理部门努力的方向。
  
微博问政进入务实阶段 
 
  现阶段,微博问政已进入务实阶段,从“单纯发布”转向“官民互动”。
  在政务微博中,政法系统微博开通早、覆盖广、重民意、求实效,在微博问政和为民服务方面走在其他部门前列。报告称,进入2013年以来,各级政法机关在运用微博等新媒体推进司法信息公开、拓宽民众监督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始从“单纯发布”走向系统的“微博问政”,然后逐步向“微博办公”转变。
  据报告数据显示,各级政法机关通过微博收集网络民意、回应公众诉求、受理信访举报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微博职能得到大幅度扩展和延伸的同时,展现出更加务实亲民的特点。而根据不同的职能定位,各级政法机关在微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亲民、创意、实用、普法宣传等各具特色的政法微博中,最受网民欢迎的就是亲民、便民型微博。
 
 河南政法微博数量居首 
 
  在所有开通政法类微博的内地省份中,河南省政法微博数量排名居首。
  据悉,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根据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提取的数据,对政法类微博数量的地域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开通政法类微博的内地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中,河南超过江苏,排名第一。今年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河南(4424个)、江苏(3749个)、黑龙江(3224个)、山东(2552个)、云南(1734个)、山西(1718个)、福建(1617个)、浙江(1522个)、甘肃(1277个)、四川(1244个)。
  从四类政法机关及个人开通官方微博的地域分布来看,公安类微博最多的是河南(3864个),检察类微博最多的是北京(330个),法院类微博最多的是河南(419个),司法行政类微博最多的是云南(431个)。
  报告认为,随着政法微博规模的壮大,如何统筹政法工作规律和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在做好线下执法司法工作和规范管理官方微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依法、及时公开群众关切的工作信息,在日常发布中积极主动地普及法治常识,在重大公共事件中悉心涵养和培育全社会的法治共识,更加实际、更加专业、更接地气地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将成为影响今后政法微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报记者林平)
  “双微”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不少政法机关微博、微信“双微”发展势头强劲,新媒体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报告称,今年以来,不少政法机关在微博之外,还开通了微信这一新媒体工具,通过“双微”发展,抢占舆论制高点。作为云南省级政法机关第一家“双微”单位,云南省检察院利用微博、微信及时、便捷传播的优势,创新检察宣传和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新路子,短期内即走在了全国政法新媒体的前列。虽然上线时间都不算长,但云南检察“双微”在云南省乃至全国都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湖北省检察院则将整合资源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网络宣传模式由“单一作战”向“总体统筹”转变,打造了“检察门户网站、检察博客、检察微博、检察微信、检察服务(新闻)手机客户端”五位一体的“鄂检网阵”新格局,新媒体运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报记者林平)
  
微博直播庭审渐成常态 
   
  政法微博在大案要案信息发布方面做出开拓性尝试后,微博直播庭审呈常态化发展,目前已成司法公开的新模式。
  2013年8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法院在其官方微博直播了薄熙来案庭审记录,获得众多网友的转发和赞评。“此举有力地彰显了我国司法机关积极利用新媒体,推动阳光司法的决心和信心。”报告分析称,政法微博在大案要案信息发布方面做出开拓性尝试后,2013年,微博直播庭审这一司法信息公开新模式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
  “济南中院”和“京法网事”对薄熙来案、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北京大兴摔童案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案件进行庭审直播,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赢得舆论广泛好评。微博直播庭审已成为法院系统推进司法信息公开的重要举措。
  报告还提到,今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的开通,在首开国家级政法机关微博问政先河的同时,还搭建了上至国家级别、下涵全国31个省级高院、40个中级法院、40个基层法院的微博发布联动系统。目前全国近20个省出现微博直播庭审的案例。这一司法公开的新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微博集群建设成为新趋势 
   
  报告认为,微博集群建设已成为政法微博发展的新趋势,建议建立全国政法机关微博一体联动机制。
  在经历了各自为政的微博发展初期之后,各级政法机关纷纷将微博集群建设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微博方阵”共享信息、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政法微博集群化趋势继续凸显,尤以法院系统最为突出。
  今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官微正式上线,与此同时,“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也一并开通。这一“发布厅”涵盖最高法官微、31个省级高院官微、40个中级法院官微和40个基层法院官微,所有呈现在政务微博群中的微博账号都可以被网友一键关注。
  面对政法微博发展新趋势,报告建议各级政法机关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大力加强政法微博集群化建设,包括公安、检察、法院、司法部门内的微博集群建设以及整个政法机关的微博集群建设,在重要司法信息公开、重大司法改革宣传、政法舆情事件引导中,确立能够带动本部门、本系统形成战斗合力的核心微博,建立全国政法微博一体联动机制。
[责任编辑:zywgz]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