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影视中心>>文化·娱乐

解密500年晋商晋道:还原历史上“白银帝国”

时间:2009-08-24 09:34:00  作者:tg/文  新闻来源:新浪娱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梁启超曾言: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有此历史(就是说有基础能够发达的山西商人)鄙人常以此自夸于世界人之前。一部《白银帝国》,将已经热播了十五年的晋商影视剧推向了顶峰,而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更使得许多人对百余年前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商发迹史”有了更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曾被誉为“中国华尔街”的三晋之地曾经创造了怎么样的辉煌与财富呢?

  500年:远比百年票号更为久远的山西经商史

  《白银帝国》里集中以山西晋商的“票号”(银行的雏形)为故事主角,但其实票号的历史只有百年,整个晋商的历史却有500多年,山西土地贫瘠人口众多,最早开始从事商业的山西人大多是依靠明朝的军事和政策,由于山西是当时重兵驻守抵抗蒙古的军事要塞,勤劳吃苦的山西人就靠帮军队运送军粮来换取买卖官盐的许可,,然后靠贩盐挖到了第一桶金。

  明末时候,由于政策变化,许多当时的山西商人都纷纷破产,但山西人凭借自己相当坚韧、不服输的劲头,硬是咬牙挺过难关。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极具商业眼光的山西商人比任何人都早地注意到了在动乱的时局背后,孕育着非凡的商机,那就是北方蒙古和南方江南、沿海沿河各地、甚至更远到福建等地之间有大量的贸易需求。最早从事这种货物贸易的山西人,把南方盛产的茶叶、布匹、铁器、铜器等物品拿来换取北方的毛皮、人参。后来,有胆识的山西人还将中国的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

  依靠不凡的战略眼光、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及在商业上具有无限创意又敢于尝试的天赋,再次崛起的山西商人几乎垄断了中国北方的贸易和资金调度,摆脱了传统“小商贩”的概念,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帮。

  晋商在当时靠贸易厉害到什么程度?《白银帝国》在山西榆次的常家大院拍摄,而鼎盛时期的常家不仅垄断了中国的“夏布”(一种全天然的麻布,当时走俏东南亚)的出口,也垄断了从朝鲜进口人参——所以被人称为“人参财主”,常家同时还是晋商当中与俄国贸易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至于大家最熟知的乔家,始祖乔贵发本来是个磨豆腐的,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到了乾隆嘉庆年间,他们开设的“复盛公”客货栈一连开了19个门面,有员工四五百人,此后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据说,清朝衰败前,几乎整个包头90%以上的商铺都是乔家所有,所以历史上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说到商业创造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晋商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领先的开始实行“产业链”经营的大商帮,在内外贸易中控制从生产、技术、包装、运输甚至是资金流动。同时他们还擅长“多元化经营”,非常努力地拓展自己的经营业务和领域。所以在1823年,“晋商”以其雄才伟略,开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票号业”,这是世界上最早创立的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的金融汇兑系统。而他们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票号业”的时候,还不断地创造着世界第一。

  晋商商道“五不”独门法则 

  晋商的成功,简单说来可以归为两条:一、义字为天,诚信第一;二,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但细究起来,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就多了去了。细捋这其中的条条框框,不由不惊叹于晋商族群开创的新型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及科学性。而这些,在《白银帝国》中均有涉及。

《白银帝国》里的东家们
 

  一不用

  非山西人不用,凡“三爷”不用(少爷、姑爷、舅爷)

  这其实是晋商“管理”票号的第一要则,财东和管理者要截然分开,沾亲带故的,做股东可以,管理票号却是绝对不行。基本可以理解为“晋商票号”的法制之一。票号招人,一定要是山西人,而且一定要有有钱的、与自己有生意关联的商家来做推荐担保人,如果这个人有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推荐担保人的生意和信誉。

  ★电影片断------在电影中,康老爷始终着眼于从自己儿子中找合适的接班人,但在用“掌柜”方面,却绝对是眼睛向外,从外人中物色。这种泾渭分明的人事体系观念其实时至今日仍在沿用。

[责任编辑:yszx]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