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装备频道>>资讯

江苏苏州吴中:智能化助力电子证据全流程审查

时间:2025-04-24 16:39:07  作者:卢志坚 黄晗希 牛丹丹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从“打捞数据”到“精准取用”

苏州吴中:智能化助力电子证据全流程审查

“智能审查辅助软件的智能搜图功能,可以辅助我们快速完成相关工作。”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重大刑事犯罪检察部检察官杨丹在使用智能化工具处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时,对该软件赞不绝口。

杨丹打开操作系统,只需输入“查找身份证照片”“包含手机号和姓名的表格截图”等指令,系统就会迅速响应,精准提取出8万余张目标图片,自动完成涉案公民个人信息数量的清点。杨丹介绍,此案纸质取证报告厚达千页,电子聊天记录更是超过20万条,内含大量以图片格式存储的身份证照片、手机号表格截图等关键信息,难以通过传统依赖文字标签检索的电子数据审查方式处理。

“新开发的智能搜图功能,突破了以往基于文本属性的表层检索,具有深层语义理解能力和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可以精准定位特定类型图片,并实现数据清理与去重,能有效过滤重复、无关信息。”该院检察技术人员顾正丰说。

这一技术的应用,仅是该院积极拥抱AI技术,利用高科技辅助司法办案的一个缩影。

在数字化浪潮中,该院敏锐地察觉到,从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到侵犯公民权益的各类纠纷,集成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元信息的电子数据在检察办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办案人员依托传统电子数据审查方式仅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打捞”,面临数据量大、关联性弱、分析效率低的现状,难以满足新时代检察办案的需求。

为此,该院以电子数据审查模式革新为切入点,引入集成社交图谱、时序轨迹、资金研判等模块的智能审查辅助软件,把专业技术能力转化为办案检察官可感知、可操作的工具系统,将电子取证实验室升级为具备多维分析能力的审查分析实验室,突破了传统电子数据审查偏重证据采集的局限,实现了数据关联挖掘、异常行为建模等深度应用,使没有技术背景的办案检察官可自主完成复杂电子证据链构建,真正实现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和互相促进。

“现在,检察官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界面,就能高效处理海量电子数据,从繁杂的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案件核心,深挖线索,进一步提升法律监督质效。”顾正丰介绍道。

在办理一起网络组织卖淫案时,杨丹便自主应用上述智能审查辅助软件,借助社交图谱功能,发现多名可疑人员与主要犯罪嫌疑人沟通频繁,内容涉及犯罪细节;利用轨迹追踪功能,整合涉案手机中的定位信息、出行软件记录,掌握卖淫窝点及犯罪嫌疑人活动规律;借助资金研判功能,锁定多笔异常资金往来和遗漏的犯罪相关账户。最终,该院成功追诉3名协助卖淫的漏犯,追加违法所得143万余元。

AI技术为个案办理带来突破的同时,也助力实现类案监督的飞跃。该院以电子数据审查为底座,依托智能审查辅助软件强大的数据清洗、信息整合以及关联分析功能,归纳总结卖淫类案件电子数据审查规则,搭建卖淫类案件刑事诉讼监督模型,在治理维度上实现了个案办理“治标”向类案监督“治本”的延伸。2024年,该院通过该模型,深度审查挖掘分析电子数据,共发现法律监督线索5件。目前,该模型已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

“AI技术拓展和提升了检察官的素能边界,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座。我们将持续深化AI技术在检察工作各环节的应用,以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该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永平表示。

[责任编辑:黄汐]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