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法治专题>>上海世博>>世博·法治>>访谈直播

南京副市长陈刚做客人民网 谈"智慧南京"城市发展

时间:2010-04-22 14:04:00  作者:  新闻来源:人民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陈刚]:其实世博这个话题对我们来讲已经有好几年了,因为从上海筹建世博会的场馆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世博会的时候到时候会有非常多的外国人,或者是相对比较智慧的一些地方的人会来南京游玩。

  人民网南京4月21日电 近年来,南京市通过一些具体的战略和政策,使得城市旅游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日,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同志接受人民网视频专访,就“南京市如何对接上海世博会”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世博会召开在即,预计将会有七千万参观者去“看世博”游上海。由于地理优势等原因,南京届时也将吸引来两千万人次的游客。面对世博这样一个契机,陈刚副市长在访谈中表示,“南京已经做好准备,能够以我们崭新的姿态欢迎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来。”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的中国城市面面观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刚先生。陈副市长,您好。

  [陈刚]: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陈副市长,世博会开幕不到半个月了,南京市近年来通过一些具体的战略和政策,使得我们的旅游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今年的世博会将吸引七千万人次来游上海,将有两千万人次来南京游玩。您是如何看待,南京通过如何有效的措施来加速南京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南京新一轮的发展呢?

  [陈刚]:其实世博这个话题对我们来讲已经有好几年了,因为从上海筹建世博会的场馆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面对世博这样一个机遇,南京准备好了。据现在的统计测算有七千万人将会在半年的时间内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场馆,现在有80%的人参观完上海之后有意向到周边地区进一步游览。其中又有39%的人愿意到南京来,所以我们测算出来大约是两千万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

  这么大的一个量,到南京来的话,确实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从去年开始,就针对这个情况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我们对城市的功能提升、形象的出新、道路、景点的改造做了很大的投入,同时我们也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对接待能力、景点、旅行社、酒店等重要的环节,包括交通、车站都做很多工作。5月1日开始,正是世博正式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能够以我们崭新的姿态欢迎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来。

  [主持人]:其实我能够通过您刚才的谈话,能够感受到南京已经准备好了,为世博准备好了。记得您在2006年刚到南京的时候,您就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当时看来,这个概念应该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您能否大概介绍一下智慧城市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样的?

  [陈刚]:其实智慧城市的概念也不是我提出的,最早国内有几个城市,天津大概在四年前就在这个方面做一些探索。南京抓智慧城市,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做过一个专题的调研。当然,2008年的时候,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这个概念再加上去年“物联网”的概念,在这两个概念的推动下,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一下子变得非常热门。南京和其他城市一样,我们也面临城市升级,在管理的方面有一个提升的很大的机遇,利用智慧城市让城市得到提升。

  其实,这项工作跟我们旅游、世博会是相关的,因为我们知道世博会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国际的参观者来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就是说,他们是来自比我们更加智慧的城市,如果他到了中国以后,发现在基础设施、我们的服务能力、我们的产业、城市形态等方面差别感觉很大的话,他们觉得会很不方便。举个例子,信用卡,在奥运会的时候,国际信用卡用卡不是很方便,包括结算、一些商店的联网状况等等,但通过奥运之后在这个方面已经有提升了。所以我觉得有很多城市的一些功能内容跟智慧、跟整个世界潮流的发展是相一致的。所以我们推出智慧的城市是面向未来,尤其是要面向2014年青奥会。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世博会的时候到时候会有非常多的外国人,或者是相对比较智慧的一些地方的人会来南京游玩。您觉得南京的特色在哪里?有什么样的优势能够留住人?吸引他们的眼光?

  [陈刚]:我们也在考虑,两千万的游客量,实际上对我们来讲,实际上就是我们去年整个游客量的差不多三分之一,去年是三分之一还多,去年是5633万。这么大的游客量里,我们大部分还是国内的游客,但国际游客、入境游的游客会有很大的比例,最近几年入境游也不是特别理想,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所以你刚才讲的,我们要把南京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游客,我想重点我们做了一些考虑,首先,南京是一座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我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建城的历史已经有2500年。作为一个古都,我们尽可能把我们文化底蕴体现给游客,所以我们推出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条是关于民族旅游文化,叫做“中世纪的瑰宝”,因为南京现在还有明朝的遗迹,比如说明孝陵、明故宫等等,这些体现那个朝代的经济社会的繁荣程度。

  另外一个是时代的背影,民国文化,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在南京,后面国民政府建都也是在南京,所以我们有总统府,中山陵。我们还有几百栋的民国时期的建筑,还有一大批民国时期种的法国梧桐树,这些都是南京特有的景观,有文化的元素,我们把这条线路推出来,体现了文化性。

  当然还有另外两条线路,一条是温泉养生休闲的汤山温泉旅游线路,还有一条科技文化线路,被称作“漫天花雨”,是跟科技文化结合在一起,这四条线路都被上海世博选为推荐给各地游客的精品旅游线路。

  [主持人]:其实从您的讲述中可以看出来,南京文化历史文化的特色正是南京旅游的一个优势。您今天参加我们访谈,很多网友,包括我们的一些关注您平时工作的一些朋友,向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他说到,像在南京的周边城市,苏州、常州、芜湖这些地方,苏州有乐园,常州有恐龙园,芜湖有一个方特乐园,南京市如何和这些现代的旅游比较发达的城市竞争呢?南京的优势在哪儿?

  [陈刚]:这个我们和旅游局做了调整,把其他的旅游资源都整合进来了,最近我们正在和他们讨论。南京,我们的文化,不缺。我们的生态旅游景点也不少,但我们缺少主题公园这样的新型景点。就像你说的,苏州有苏州乐园,常州有恐龙园,芜湖还有一个方特欢乐世界,我们最近正在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十个以上的主题公园,今年就有几个第一期可以开了,赶在世博期间。包括我们有一个长江嘉年华的项目投资几十亿,正在论证立项,估计快的话,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开始建设起来。

  这个方面是现代旅游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因为游乐园可以吸引很多的人在里面,度过整整一天,甚至有的人要玩两天才可以玩过来。我们近期可以推出的三个给大家在这里做一个预告,第一个主题公园,是在南京下面的一个溧水县,估计在9月份推出,是一位私人收藏家,我们现在动员他对外开放。这位收藏家收藏了3000多尊石头的佛像,而且是老的,不是新造的,各个朝代、各个地方、各个时期的观音石雕像都3000多尊。他现在自己出资建了600多米上的“千佛廊”,就是把佛像嵌入到一面墙壁上,有灯光照射,还有佛乐布置。他还有2000多尊更大的石刻雕像,我问他这些佛像加在一起有多重?他告诉我超过八万吨,他花了大概20多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收集过来的,全都放在南京了。他还有2000多件的古家具,光是雕花、镶玉的大床就有十几张,最大的一张床,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猜一下,大概是多少平方米?

  [主持人]:不会比我们演播室还大吧?

  [陈刚]:31平方米。一直是他一个人自己这么多年收藏的。他现在除了展示收藏的藏品之外,他还做一些跟文化相关的展示文化、艺术的主题公园。我们认为是一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空去看看,我建议去看一看,很震撼,应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体现。

  第二个主题公园是郑和宝船遗址。大家知道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现在复原一座郑和当年下西洋的宝船,这个宝船公园也是一个主题公园,我们还在把它的功能更完善一些,也能够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因为当时海洋靠这样的船队,没有动力,没有现代通讯导航手段,能够在海洋里几个月时间环游又能回来,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当年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中国的水平是领先的,因为当时麦哲伦和哥伦布还没有发现新大陆,这是非常好的主题公园,跟我们的文化相结合。

  第三个主题公园跟生态公园,在汤山有一个鳄鱼和娃娃鱼的主题公园,那里面居然养了5000多条扬子鳄,这个公园大概在5月底会一期建成开放。

  这些都是和南京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一些有特色的,它也算主题公园,但它和迪斯尼这种现代娱乐设施有区别,当然我们也在建现代娱乐方面的主题公园。我想南京未来的发展要加大主题公园的发展力度,我们会跟其他地方有所错位,突出文化特色,把我们的特色、强项显示出来。我们要留住人,我们也有现代意义的嘉年华,狂欢的游乐园设施,这些我们现在有小的,还不大。

  [主持人]:还是来说说世博会,应该对南京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机遇。这也是可以看作是2014年青奥会,算是对青奥会的挑战和考验。您如何看待世博对南京带来的机遇呢?

  [陈刚]:我想有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形象的塑造,因为你讲到了青奥会,我们南京2014年办青奥会,现在满打满算是四年,北京办奥运会有八年的准备时间。南京有四年的准备时间,我们体育比赛的场馆设施都是现成的,这是国际奥委会看了以后非常满意的一点。因为我们2005年刚刚举办过全国运动会,所以我们的设施是达到了奥运会比赛的标准。但是,一个城市要举办这么大型的国际的综合赛事,对一个城市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包括对这个城市的功能,对城市的形态、服务能力,包括区位、素质等等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说世博在上海,但南京也是东道主之一,我们有两千万的人到南京来,对城市的提升是非常大的一次演练机会。我们利用这个机会,一方面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利用这次机会发现差距,使得今后的工作更好。

  第二,在经济上,可以算一个经济账,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两千万人,即使是不到,一千五百万人到南京来,一人在这儿花下一千块钱,你想想是多大一笔钱,150亿的收入。所以我们要做好一切的准备,提供最好的服务,使得我们的游客来了以后能够满意,对南京留下好的印象,下次青奥会的时候他再来,这是我们的机遇。

  第三,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提升国际知名度。因为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多次重复去,就像你到南京来,这次去了一个地方,下次可能还想再来,因为还有地方没去过,甚至那个地方去得很好,下次还想找到上次的感觉。如果一个地方去过一次,不想再去了,这不是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我想,我们利用这次提升南京,特别是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形象,让人感觉到南京是一个值得再去的地方,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我们也可以为旅游的长远发展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主持人]:我们说机遇面前一定会有挑战、会有考验。您在迎接世博会,迎接这么多的客人,南京做好准备了吗?

  [陈刚]:应该说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应该说我们做好准备了,但也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比如说,游客是不同层次的,首先我们看住的问题,南京现在全社会大概有2800多家各种酒店、旅社、宾馆,能提供的床位,星级酒店能够提供3万张左右的床位,社会旅馆可以提供10万张。如果说高端的,按两千万人,半年平均算下来,一天大概是3.8万人进南京,如果这些人都是高端的,都要住星级酒店的话,那么我们星级酒店的数量还不够,因为我们只能提供3万张床位,而且这里还要留出一部分给其他各种原因到达南京的客人,比如说我们开国际会议,企业有商务客人。所以我们这几年还要再加快发展高星级,特别是国际大牌的高星级酒店,我们有一大批或者是明年会陆陆续续开一批高星级的酒店。

  同时,交通状况、道路、安全设施的保障,这些都是和旅游相关的。我们说旅游的六位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每个方面我们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个方面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对我们的挑战和考验。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旅游最重要的六个方面,您觉得这六个方面哪几方面或者哪一点需要亟待解决的?

  [陈刚]:这样的方式让我感觉到每一个我们都做了准备,每一个我们都要进行提升。哪一个急的不行,临时要进行补救的,还没有这么严重。因为吃住行,酒店、餐饮、交通,我们作为这么大的一个城市,平时都在运行的。只不过对世博的峰值的流量要有所考虑。比如说行,从上海到南京,现在有几种方式出行,一个是火车,目前是动车,大概两个小时左右从南京到上海。7月1日之后开通城际列车,城际列车开通之后,上海到南京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还有高速公路,坐大巴士,公共交通。还有就是自驾车。现在我们觉得公共交通,特别是南京去上海,我们考虑到南京的居民到上海看世博的需求。所以我们现在组织了1600辆旅游巴士,都经过统一的检测,用统一的标识安排运送游客。

  在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好的准备,因为那段时间如果说自驾车行可能会造成拥堵,包括进上海的安检,现在级别非常高。从昨天开始,所有进上海的车辆都要通行证,而且还要带身份证,进入上海之前要进行检查。这些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些思考,做了一些对接。让游客心里有数,走的时候自己会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每个城市之间的衔接,我们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规范的服务。

  到南京来也是一样的,最近旅游局在做规范服务的工作,对所有的景点旅行社、酒店,要按照规范的服务对世博会接待。避免以前出现过的一日游、交通、景点一些不规范的方面,比如价格透明度、旅游购物方面,我们都做了准备。

  当然,还是会有可能出现个别的案例。因为旅游,旅游是关联度很高的,每个人在旅游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旅游方面的投诉,我们也非常重视。这几年在我们的工作上,我们投诉的比例已经有了很大的降低,但还会有一些,我们都会提前介入,避免出现大面积的不良影响。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上海为了应对世博采取了比较特殊的手段,比如说控制进入市区的车,发证,有统一的标志等等。南京在进入世博之前,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效仿上海的措施,和世博对接。

  [陈刚]:你是指控制人流,上海办世博,上海周边的城市都是东道主。就像北京当年办奥运会和去年的国庆阅兵一样,有一个护城河概念,环着上海的城市包括南京在内都是护城河的一部分,所以整个的安保、服务、接待,大家都是一体化的。这次长三角真正意义上发挥联动的效应。在上海,住宿碰到困难了。那么多人涌进去,可能不够住了。可以到南京、苏州、浙江嘉兴,可能就是半个多小时一点的车程,把人输出去。

  我们也承担了世博会的活动,7月2日至4日,我们会在南京有一个世博会的主题论坛,主题的题目叫做“环境变化下的城市责任”。大概会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包括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总数会在500多人。所以我们在世博期间,可能城市的应急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接待各个方面,面貌都要和世博对接,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确保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因为南京出了问题,对上海是会有直接影响的。而且那段时间,各种媒体,特别是国际媒体都会在周边进行活动。如果你一旦出现一点儿问题,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主持人]:其实您说到这儿,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虽说是上海世博会,其实不是上海一家,是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个城市一起。

  [陈刚]:因为世博会第一次在中国办。

  [主持人]:对。现在社会上关于城市的讨论非常热烈,业界提出了智能化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今年三月底,您作为南京市的代表与IBM公司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实现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携手打造一个智慧之都。在您看来,打造智慧南京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陈刚]:其实前面已经讨论过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IBM觉得南京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很愿意和南京一起来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相当于像一个样板,跟我们做了多次的交流、磋商。三月底我们签了一个合作备忘录。主要是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就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一些合作。比如说,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有两块,一块是城市的物理的基础设施,比如说道路、交通等等。另一块基础设施是通讯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无线接入,手机通信等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的第一方面,就是基础的,就是通信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把它叫做智慧的。这和物联网有关,以前互联网只是作为人的主观信息的一种交流,比如说我设一个服务器,我可以设一个网站,把很多信息资源放上去。但现在物联网的概念引来之后,很多通过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数据直接会加入到互联网中。所以这个网会庞大很多。也就是说,信息的采集通过传感器的方式会自动获取,加入到其中,然后成为信息来源很大的一部分,我们说一个城市现在越来越大,像南京现在已经是千万级的,北京更大,是两千万级的大城市。我们都看打篮球,个子高的人在球场上是有不利的优势,行动会比较迟缓,不是很灵活。现在的要求是你既要很高大,很强壮,同时要很灵活,很智慧,所以我们更需要姚明这样的人,他也是一个巨人。这当然是一个比喻,这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现代的城市,我们都讲经济结构要转型、要更加多的发展服务业。智慧城市要提倡更多的智慧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和通信相关的,比如说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实际上是对传统的产业进行一些转型,比如说购物,以前大家购物都是去大商场,或者说是去专卖店。自从阿里巴巴、淘宝出来之后,动动手指就可以,而且价格会更实惠,便宜很多。所以这样的业态是通过网络技术得以实现的。

  手机现在进入了3G时代,可能过不了多久,会有4G、5G出来,无线城市也是这个概念,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利用宽带进入。这些条件具备之后,再加硬件成本价格不断降低之后,智慧城市的技术积累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智慧城市就会很容易被实现。

  第三,一个智慧城市,首先政府要提供智慧的服务,更加便民,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考虑老百姓的需求。政府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对企业、对老百姓、对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的项目和设施建设。

  通过这样一些工作,让我们这个城市更加聪明、更加智慧,同时让服务更加人性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行业,比如说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水资源、智慧的管理等等。实际上它是把很多的信息,准确地收集之后,进行很精细地分析,让你的应对是很精准的,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有目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软硬件,还有智慧的通信。有关于我们民生比较贴近的,现在南京市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呢?

  [陈刚]: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与民生比较贴近的医保。现在常常讲联动,一方面把跨地区的医疗费用的支付在不断地得到实现,上个月在嘉兴开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其中南京为主牵头提出的课题,长三角区域内城市之间医保、医疗费用跨区域的结算,可以在异地用医保卡进行结算支付。另外就是电子病历的推行,现在到一家医院看病,医生给你提供一个病历,到另外一家同样要买一个病历卡,医生又提供一通,包括做很多检查的项目,到那边去可能会要重来过,这实际上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病人来讲是很大的负担。如果推行电子病历,只要医院之间进行相互互认,他在这里进行的检查,到另外一个医院可以直接调过去对接上,又省了时间,又省了费用,而且可以让两边的医生远程会诊。而且回去之后,电子病历调用也很方便,可以进行提醒。这确实是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持人]:这就是你刚才说的智慧的医疗?

  [陈刚]:对。这是智慧医疗的一个案例。从智慧的教育、智慧其他各个领域都会很多的应用。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过一段时间沪宁城际铁路就要开通了,到时候上海和南京之间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您觉得这样的变化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陈刚]:我觉得首先长三角的同城化效应更加明显,当然在世博期间能开通的城际高速列车特别有意义。长远来看,这种高铁时代会在两三年内到来。现在在几个点、几条线上开通,比如说北京到天津、武汉到广州、南京和上海之间,一年以后或者是两三年后,像这种京沪高铁从南京过,有沪汉蓉高铁,还有到到杭州的、到安徽安庆都会经过南京。算了一下,三年后,有八条高铁在南京交汇,所以南京是一个很大的枢纽,三年以后我们可以感觉到高铁时代真正来临了。这样的一个来临之后,对整个的生活,经济生活形态和运行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人的出行会更加方便。所以这种交流活动会越来越便捷。

  对旅游来讲,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说,这样同城化是双重的,既有好处的,也有不利的一面。好处是方便,一个小时就到了,而且都是很舒适的环境,高铁的车厢一般都是非常现代化的。另外,逗留的时间短了。八点钟从上海出发,九点到南京了。下了火车,比如说到我们报业集团找朱社长讨论工作,可能一个小时之后,九点半到这儿,十点半把事情就谈完了。如果想赶回上海,中午就可以到上海了。

  [主持人]:本来是要住一夜的?

  [陈刚]:对,以前坐四个小时火车肯定要住一夜,晚上还可以溜达一下,现在双人间,留住人的难度增加了,你得设计一点让他多留一点儿的理由。我们现在讲,快交通的情况下,高铁的交通下,要寻求慢生活。这是我们上次探讨的话题。你总是那么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实际上对人、对社会是很负面的,因为人不能总是处在绷紧的状态,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一点。

  [主持人]:尤其是对文化底蕴这么深厚的南京城来说。

  [陈刚]:所以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要求就是,南京拿什么留住你。不光是准备好留住你,所以我们要在文化的建设方面,在新的旅游休闲的载体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让更多的人到南京来了以后,他不想走,不是走不了,而是不想走,多呆几天,对他来讲,会更多体会到南京文化的魅力。对我们来讲,可能会有更多的客人,给南京带来更多经济发展有利的方面。

  [主持人]:要不然像很多年轻的朋友,总说南京好,南京到底好在哪儿?他们没有时间去了解。

  [陈刚]:年轻的同志和朋友到南京来,除了一些传统景点之外,他们可以到1912去看一看,去了就知道了,它是一条酒吧、休闲街。它的风格是1912年,民国刚开始的风格。所以把它命名为1912一条街。里面有很多的茶楼、参观、酒店,休闲服务方面很热闹。你们这次太遗憾了,没有时间去,下次有机会欢迎过去。

  [主持人]:每天都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去?

  [陈刚]:对每天都有很多人。当然还不够,我们还要营造更多类似于这样的休闲场所。

  [主持人]:像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不仅要有历史的气息,也要具有现代的气息。

  [陈刚]:对。

  [主持人]: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和陈副市长聊到这里。今天陈副市长跟我们聊到了南京旅游方面打算要进行的计划,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关于智慧南京、智慧都市的理念,我们再次感谢陈副市长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访谈。

  [陈刚]: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zywzll]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