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检察专题>>检察日报创刊20周年>>重庆

重庆开县:催人奋进 高阶跨越背后的启示

时间:2011-09-01 16:32:00  作者:刘书君 阳力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开县检察院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2007年底,重庆市开县检察院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再次陷入尴尬境地:名次屈居全市40个区县的32位!知耻而勇。从2008年初开始,院党组以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全方位、立体式地从优待警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各项检察业务出现了高阶跨越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市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一跃成为重庆之首;2010年又上了一个台阶,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文明接待室、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整洁单位、重庆市最佳卫生单位;同时荣获县“五好领导班子”及综合目标、党建、统战、计生、宣传文化等工作考核5个一等奖。 

  他们为什么能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其成功经验留给人们诸多启示。 

  确保精神上的坚挺 

  近年来,开县院构建了“以德才为宗旨,视人才为亲人”的待警模式,倾力打造学习型检察院,出台了提供学习时间、报销学费、给予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培训经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先后挤出50多万元资金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拓宽委培和自考等渠道,搭建经常持久的培养平台,给大家强力补充各类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和社会竞争能力,帮助干警成就事业,成全人生。同时,开办检察夜校,让干警互教互学;提升周五例会的层次和水平,适时邀请心理咨询师、知名教授、法学博士和上级领导来院授课;开展“主角演练”,为年轻干警选定“师傅”,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教;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实战能力;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提升公诉水平等。通过全面、立体、多维多向的素能提升,干警队伍的整体能力进一步增强,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本科文化程度从2006年12月的61%迅速提高到2011年4月的91%,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0%;通过国家一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占91.5%;新进大学生中,92%的人员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培育“四种文化” 

  该院检察长郭祖祥说:“过去,为什么少数干警一上班就想着放假?主要是这些干警精神生活的缺失。”他们以丰富文化阵地与活动方式为主线,将检察文化建设融入队伍建设之中,从礼仪、形象、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培育学习、环境、制度、情感“四种文化”。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成全市一流、具有地方特色和检察文化底蕴的休闲文化长廊;完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工会活动室、健身房、卡拉OK室、乒乓球室等“八室一廊”;吸引干警在8小时以外参加院工会、团支部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放松精神、缓减工作压力。先后组织了“春之声”、“庆祝七一”、“和谐奋进检察颂”等多场文娱晚会,干警自编自演节目,既培养了高雅的情趣,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滋养了心灵,让干警们在细雨润物中体验到快乐,保持精神上的坚挺。 

  不丢下任何一个人 

  “事在人为”就必须“以人为本”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语言,是开县院近3年来队伍建设的深切体会。所以,他们始终“把干警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干警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干警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干警的贴心人”,尽心尽力将从优待检落实到具体的人、体现到具体的事。 

  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必然会出现年老、少轻两类“弱势”干警。为了积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院党组提出了“不丢下任何一个人”的口号,并以这两类干警的生存和发展作为重点,从政治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倾心照顾,提供平等发展、贡献智慧的机会。仅以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例,全院中层干部中,年龄在40至50岁的老干警就有13人,占中干总数的56.5%。有位年过半百的老干警,组织上过去对待他没有“因人而异”,长期以来,他工作没有干好,还常常挨批评。正因为如此,他把谁也没有当回事,“你说你的,我玩我的”。院领导与他谈了三次话,及时调整了这位老干警的工作岗位。渴望浪头一搏的他,连续3年被院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责任编辑:zywsg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