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綦江县检察院把检察工作机制创新作为促进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立足实际、大胆开拓,推出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创新项目。
推行微罪不诉纳入社区帮教。加强与县司法局的协作,强化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在全市首创对微罪不起诉人员的社区帮教管理机制,依托学校、企业和村社等社会力量,促进微罪不诉人员改过自新、融入社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目前,已对24名微罪不起诉人员分别实施了社区帮教。
在全市首创检务联络室。为主动贴近群众,服务民生,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探索新的实现路径,2009年10月,该院分别在县工业园城和打通镇设立了2个检察工作联络室,深入开展信访接待、化解矛盾、宣传教育、犯罪预防、信息联络和调查研究工作。一年多来,检务联络室先后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8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6人次,提供法律咨询85人次,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5次,受教育人数1500余人;提出检察建议5件,组织预防教育活动14次,受教育人数840余人;摸排发现职务犯罪线索16件,已立案2件。该做法经市院采纳后已向全市检察机关推广。目前,该院检务联络室已扩充为5个,并通过县编办审批作为常设性工作机构,工作将进一步深化。
在全市率先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为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切实推进检务公开,我院于2010年1月28日率先在全市启动“检察开放日”活动。活动当天,群众可以直接体验“检察工作”,有序参观便民查询系统、办公区、举报中心与生活区,可以向检察干警就检察工作进行咨询,查阅相关资料,并索取办事指南。群众可以充分行使知情权,和检察干警进行无障碍交流,全面了解检察机关。此举措一经推出,即得到上级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目前,该院“检察开放日”活动已成功举办8次,28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检察机关,与检察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建立“124333”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依托开发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一卡通”电子管理平台,该院率先在重庆市检察机关探索实施了独具特色的“124333”防控预警一体化建设,强化案件质量和预警管理两个流程,通过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立足检察业务、检察队伍、党风廉政三大建设,抓好干警执法办案廉政风险中的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三大风险点查找,不断完善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个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指数,确保检察权廉政高效运转。同时,该院还出台了与之配套的“三个管理办法”,建立了以干警为主体、部门为基础、党组为核心的检察长、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干警个人的四级责任捆绑防控预警机制和“红、黄、蓝”三色风险预警管理,完善了风险指数、“三色预警”、考核修正、案件监督、人文关怀等六大机制,取得了风险防范意识更加超前、基层检察监督更加透明、内部制约机制更加完善、防控常态管理更加科学的大监督大预警效果。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