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检察专题>>检察日报创刊20周年>>海南

海口琼山:文化建设提升精气神

时间:2011-09-05 10:51:00  作者:李轩甫 蔡宏云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近年来,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检察院高度重视检察文化建设,将检察文化作为实现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支撑点和源动力,着眼长远,从制度、内容、形式、物质上保证检察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如今,检察文化对该院各项检察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初步显现,“强素质、树形象、争一流、创先进”的奋斗目标深入人心,“务实创新、和谐奋进”的院训已化为干警的具体行动。2010年,该院在海南省检察机关年终考核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并首次荣获全省优秀基层院称号。  

  检察文化成为精神动力 

  琼山区检察院把检察文化建设放到全院工作的重要位置,专门成立了以检察长陈振生为组长的检察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海口市琼山区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该院检察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富有琼山检察特色的检察文化体系,通过文化育检提高检察队伍的综合素质,营造风清气正、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为琼山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方案确定了琼山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的总体架构。工作目标:“强素质、树形象、争先进、创一流”;院训:“务实创新,和谐奋进”;工作理念:一是终身学习理念,内容包括学习就是能力,学习就是生存,学习就是发展;二是争先创优理念,包括有为就是地位,无为就是过错,平庸就是落后;三是整体发展理念,内容包括和谐就是健康,协作就是境界,团结就是力量;四是队伍建设理念,内容包括管人就是管心,严管就是厚爱,放任就是隐患。 

  “忠、和、洁、实、智、明”六字文化是琼山检察文化的核心。忠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忠于检察事业,时时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检察工作;和,是用自然、和谐、互助的原则来处事、待人、接物,构建琼检和谐奋进的氛围,促进琼山区社会和谐发展;实,就是说实话、做实事、出实绩,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脚踏实地做好各项检察工作;洁,是指检察官应当清白做人,廉洁做官,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智,是指检察官要体现出智勇双全,谋划在前,有勇有谋,成竹在胸的精神状态;明:就是明辨是非、明析法理、明确责任、不枉不纵。 

  将检察文化“外化于行” 

  在确定检察文化建设总体架构的同时,琼山区检察院将检察文化外化于行,使全院干警随时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该院对整个办公大楼的所有视觉中心进行精心设计,建成了以“廉洁”、“和谐”、“求实”、“智慧”、“文明”、“忠诚”等为中心的六条“文化长廊”。每条“文化长廊”结合各楼层办公部门的性质,以书画形式诠释不同的文化主题,比如三楼办公室办公区的“和谐”主题、四楼自侦部门办公区的“廉洁”主题、三楼院领导办公区的“求实”主题等,让干警在舒心怡人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艺术魅力、检察文化的浸润、心灵的洗涤,使“务实创新,和谐奋进”的琼检精神真正入眼、入脑、入心,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该院还将“琼检院训”、“六字文化”等检察文化理念制作成牌、匾、画等艺术形式,悬挂在一楼大厅、电梯、办公室等办公楼各视觉中心位置,使无形的文化有形化、环境化,更好地展示出琼山检察文化丰富的内涵,彰现检察机关为民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的价值追求,使全院干警在受到哲学、美学、文学熏陶和享受的同时,不断加深对检察文化理念精髓的理解和把握。 

  该院还邀请书法家题写书法作品,将该院提炼出的琼检文化精神与书法家形神结合,完美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该院检察文化的品位。 

  为在全院干警中努力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该院投资近十万元建成了50余平米的电子阅览室,为全院干警查阅法律期刊、书籍,网上学习、汲取知识搭建了新平台。 

  着力打造检察文化品牌 

  琼山区检察院积极创新检察文化载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塑造具有琼山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 

  一是在该院内网上创立检言检语栏目,让每位干警都可以展示自己得意的生活照,写出自己在检察工作中、生活中的感悟及最喜欢的格言警句等与同事们交流。“检言检语”栏目开办一年多来,该院共有76名干警及工作人员参与,并多次更新。如今该栏目已经成为本院干警展现个人风采、提升人文内涵的新载体。 

  二是开办琼检讲坛。针对新时期检察工作对干警素质的新期待、新要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来作专题讲座,提升干警的理论文化水平。该院先后邀请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童伟华探讨典型复杂刑事案例及其法律适用解释,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海南演讲学会会长林宗伟讲授演讲技巧,海南省委党校王白娇教授作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及检察礼仪等一系列讲座,深受大家欢迎。 

  三是成立文艺、乒乓球、羽毛球、摄影、演讲等兴趣小组,促进干警综合素质的提高。该院对各兴趣小组的活动从物质上、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各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的定期开展。如今各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院合唱队继2009年琼山区红歌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受邀在琼山区元宵晚会上做精彩演出。舞蹈兴趣小组在“七一”与区红叶女子合唱团的联欢晚会上演出了《海派秧歌》等舞蹈,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演讲兴趣小组成员在省、市检察院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一个优秀奖、两个三等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充分展现了琼山区检察院干警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是联合区纪委举办“琼山区‘廉政·和谐’书法、绘画作品比赛”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参赛作品近百幅,大大丰富了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在开展检察文化建设中,琼山区检察院注重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程序严密、标准具体、责任明确、考评科学、统一实用的制度,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案可查,用制度和机制来规范、激励、约束检察人员的行为,推动各项检察工作规范运行、有序开展。 

  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细则、奖惩实施细则、工作人员及班子成员请销假管理办法、干警纪律行为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学历教育奖励办法等制度。 

  业务工作方面,制定了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扣押、冻结涉案款物工作规定,线索管理规定,不批捕不起诉案件风险评估办法,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等制度。 

  综合管理方面,制定了检风、检务督察工作制度,建设节约型、环保型机关管理办法,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印章使用规定及使用流程等规章制度。 

  结合工作实际,该院切实抓好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检察长与各部门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对干警的警示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严格执行办案纪律和工作纪律,有效防止违法违纪办案问题,时刻提醒督促干警守住“不发生违法办案问题、不发生办案安全事故、不发生干警违法违纪案件”“三个不发生”的底线。

  海口市琼山区检察院检察长陈振生:探索文化建设新规律

  近年来,我院党组高度重视检察文化建设,将检察文化建设作为助推创先争优工作的支撑点和动力源,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多措并举,大力实施“创先争优,文化引擎”战略,使检察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创先争优活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重要载体。我院积极探索检察文化建设的新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 

  ——联合区纪委举办了“琼山区‘廉政·和谐’书法、绘画作品比赛”活动,在社会上公开征集参赛书画作品,邀请省内知名书画家进行评奖活动,对获奖作品公开展览,扩大了检察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邀请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江苏省知名书法家为我院题写书法作品。书法家用不同的字体为我院题写了数十幅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将我院提炼出的琼检文化精神与书法家形神兼备、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完美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检察文化品位。 

  ——投资近10万元建成了占地50余平方米的图书、电子阅览室,为全院干警查阅法律期刊、书籍,网上学习、汲取知识开辟了信息通道,搭建了便捷的学习平台。 

  ——在本院内网上创立“检言检语”栏目,让干警展示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悟。“检言检语”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全院共有76名干警及工作人员参与。该栏目已经成为干警展现风采、提升人文内涵的新载体。 

  ——开办琼检讲坛,针对新时期检察工作对干警素质的新期待、新要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来我院做专题讲座,先后邀请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童伟华,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海南演讲学会会长林宗伟,省委党校教授王白娇等开展一系列讲座。经过深入教育,干警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新的提高。 

  ——成立文艺、乒乓球、羽毛球、摄影、演讲等兴趣小组。院党组对各兴趣小组的活动从物质上、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各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的定期开展。院合唱队继2009年琼山区红歌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受邀在琼山区元宵晚会上做精彩演出。舞蹈兴趣小组在“七一”与区红叶女子合唱团的联欢晚会上演出了《海派秧歌》等舞蹈,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演讲兴趣小组成员在海口省、市院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一个优秀奖、两个三等奖。特色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激发了干警的活力,充分展现了干警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zywws]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