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检察长叶先国(左二),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李天海(右一)与群众座谈。冯勇摄 |
2008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以群众观念为指引,共查办涉农、房管、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渎职侵权案件12件16人,其中重特大案件8件10人,法院均作了有罪判决。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赢得了广泛称赞,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从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切入,广泛寻找案件线索。
深入群众,查找案源。在日常办案中,襄州区检察院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内加强反渎与各部门间的联系,对外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机制的作用,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认真研判,经营线索。襄州区检察院要求侦查人员在发现线索后,立即制订详尽的初查方案,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找准办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举一反三,拓宽渠道。办案过程中,侦查人员不局限于就案办案,而是举一反三,系统分析,大胆推测,及时发现隐藏在有关事件背后的案件线索。
以人民群众的要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反渎工作水平。
注重强化内外部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办案环境。在查办渎职侵权案件时,襄州区检察院紧紧依靠上级院和区委领导,争取支持排除阻力,努力为查办案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不断加强反渎与公诉、侦监等部门的联系,有效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组合,为案件的顺利查处和快捕、快诉打好基础。
转变侦查思路,搜集固定证据。在侦查实践中,襄州区检察院强调以智取胜、以快取胜,在侦查思路上实现从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的转变,以此不断提高突破案件的能力。
突出制度建设,全面规范反渎工作。襄州区检察院不断建立和完善办案流程机制、质量考评机制、执法责任追究机制,为反渎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反渎局连续五年被省、市检察院授予“一流科处室”、“先进科处室”称号,被省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以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动力,持续强化反渎办案效果。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固定证据。在获取线索后,迅速成立专案组,全面出击及时固定证据,避免了因串供、毁证等原因导致证据灭失问题的发生。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有效化解分歧。在查办新领域新罪名案件过程中,襄州区检察院注重加强对内对外的联系沟通,及时统一认识解决问题。
建立办案评议机制,全面总结经验。在每起案件办结后,办案人员都要在分管检察长主持下认真召开案件评议会,全面总结经验与分析不足,为下一起案件的侦破奠定好的基础。
“两手抓”提升执法办案效果
本报讯(通讯员周玉坤)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案件办理工作机制,提高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果,推动了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行侦捕诉相衔接模式,深入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近年来,襄州区检察院根据检察工作实际需要,实行了以自侦部门为主体,侦监、公诉等部门紧密配合的侦捕诉相衔接办案模式。在全院抽调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组建了“自侦案件大案组”,推行“大案窝案攻坚”机制。使执法力量得到有机整合,办案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探索诉讼监督新方法,提高刑事诉讼监督效果。在拓展刑事诉讼监督案件上,该院采取“三三机制”工作方法,即在材料审查上做到“三复核”(复核证人证言、物证书证、嫌疑人供述)、在复核证据基础上做到“三见面”(与当事人、与嫌疑人、与辩护人和代理人见面)、在诉讼监督上做到“三坚持”(坚持打击与保护相结合、案件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
在推行民行法律监督调查机制,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还建立了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做到办案维稳两手抓。研究出台了《案件风险评估和处置机制》,把案件办理风险评估关口前移到执法办案关键环节。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