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南县检察院举办业务知识竞赛
桦南县检察院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依托检察联络室建设,解决群众诉求“难、怵、信”等问题,进一步密切检群关系,增强检察执法公信力。方便群众,及时满足群众诉求。桦南县是农业大县,面积大、人口多、交通不便等因素致使群众诉求不及时、解决不及时。因此,桦南县检察院在设置检察联络室之初便科学考量了这些不利因素,从便民、利民的目的出发,在全县10个乡镇中选择设立了孟家岗、驼腰子两个检察联络室,由这两个联络室覆盖周边村屯,周边群众可以就近到联络室反映情况,为群众重新开辟了一条诉求渠道,联络员也可以就近深入下去,开展工作,使群众诉求及时反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根本上解决了群众诉求难的问题。
贴近群众,打消群众申诉顾虑。桦南县检察院从实际出发,选派了16名检察联络员,全部由反贪、反渎、公诉、民行等具有农村工作经验,法律知识丰富的“一线”干警担任,进行定期轮值,并主动与百姓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地调节、心贴心地沟通,适时、及时地为群众解决每一项法律诉求。2010年5月,孟家岗镇秋丰村村民因耕地承包引发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愈演愈烈,孟家岗镇检察联络室2名检察干警3次到该村依法调节,详细了解了纠纷起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3套调处方案,将纠纷双方找到一起,反复协商,终于使双方定分止争,消除了矛盾。
服务群众,赢得群众信赖。在检察联络室管理上,重点考虑了基础、管理和工作方式,力求便民性、规范性、有效性,切实加强检察联络室建设。半年来,该院2个检察联络室工作均得到当地及周边群众认可,群众有涉法涉诉问题直接与联络室联系,共接待群众来访12人次,集体访3次100余人。“有事儿找检察联络员”成为百姓共识。
送法下乡,化解群众内部矛盾。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以及案件等多带有季节性。一般情况下,春季土地纠纷、冬季赌博纠纷多发。桦南县检察院紧紧抓住春季土地纠纷高发这一特点,充分发挥检察联络室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他们与县乡有关部门沟通,把“送法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结合起来,一道深入村屯进行法律宣传。今年春,送法下乡服务队共深入26个村屯讲法制课,提供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受益群众5300余人。
同时针对春季农村土地纠纷多,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众上访的特点,设立了2条法律咨询调节热线,由值班干警24小时开机,随时为群众提供涉法涉诉咨询和调节。通过热线提供法律咨询10次,调节纠纷2件,息诉1件。今年5月,桦南县金沙乡东民主村因位于金沙乡东民主村的110公顷土地存在权属引发争议,准备集体上访起诉。孟家岗检察联络室得知情况后,值班联络员、民行科科长滕岩松立即带领干警赶到该村了解情况,灵活地依法进行调节息诉工作,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的群众上访。
抓实三个载体,提升整体素质。年初以来,桦南县人民检察院为贯彻落实全国政法会议精神,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切入点,通过抓实、抓好“法律讲堂”、“文化舞台”活动和“司法考试助学”三个载体建设,在大幅度提升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等整体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强检察干警各项工作能力,有力促进了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创新载体、开辟“法律讲堂”,打造素质提升平台。桦南县检察院是佳木斯市编制人数较多的基层院,但第一学历为法律本科的较少,矛盾化解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公正执法能力受到一定制约。针对这一现状,桦南县检察院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载体,坚持自我提升。他们在内部开设“法律讲堂”,把干警办案以外的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统一时间,固定渠道,集中学习,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下载课件,利用多媒体集中授课。
丰富载体,开展“文化舞台”,打造素质展现舞台。桦南县检察院把检察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干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育检活动陶冶、洗涤、提升干警的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以“兴趣文化”建设陶冶干警情操,组织文体活动、文学创作、书画摄影等5个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在丰富干警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以“职业文化”建设增强干警本领。他们以科室为单位组织了法律知识竞赛,控辩擂台赛和案件剖析点评三项活动,检验并拉升了干警法律理论功底和业务工作能力。以“社会文化”建设树立检察形象。他们积极开展“检校共育”、“检企共建”、“检村共建”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为企业经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为桦南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服务,树立文明、公正的执法形象和情系民生、情系民众的社会形象。
依托司法考试“助学”,打造素质检验平台。桦南县检察院在自我素质提升上不断加大力度,想点子、想办法、想途径,出台一系列提高干警素质的政策和制度,鼓励支持干警自我自考、学历深造,并借助司法考试这个职业准入关,积极支持干警参加司法考试,他们建立了“司考助学金”制度,拿出一部分钱,鼓励、支持干警脱产备考,凡通过者还给予隆重的表彰。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干警的学习积极性。
桦南县检察院这种“法律讲堂”、“文化舞台”活动的开展和“司考助学金”制度的落实,有效地契合了“恪守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能力。(文稿统筹:韩兵)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