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检察长 金万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是社会安全运行的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基层检察机关要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有效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只有以“还法于民、还利于民、还情于民”为着力点,才能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果,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还法于民,用法为群众主持正义,维护法律权威。权为民所给,权当为民所用,执法当为民伸张正义。检察机关要真正用法律为群众主持公道正义,应做到“六推进”:一是推进现代法治理念教育,以思想规制行为。二是推进检察礼仪,以形式规制实质。三是推进执法监督,以督查规制办案。通过推行“四档合一”、上岗证年审等制度,健全网上案件质量督察和绩效考评机制。四是推进“检务公开”,以查人规范办案。通过检察外网、检察宣传栏等平台,促进“阳光执法”,增进群众监督;通过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联系机制,强化专门监督;通过健全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监督内容,深化社会监督;通过推行“三项廉政承诺”(领导干部廉洁承诺、干警廉政承诺和向当事人发廉洁办案承诺书)等制度,促自我监督。五是推进科技强检,以电脑规制人脑。通过健全网上办案、网上监督等措施,促执法“严格、公正、文明”。六是推进决策机制,以民主程序制约臆断。着力健全党组和检委会议事制度;完善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科室民主评议制度;全面落实干警检务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还利于民,用职能维护当事人权利,维护百姓利益。法为民所立,法当为民所用,利当为民所谋。检察机关在执法和排解社会矛盾过程中,不仅要保障一般公民合法的权与利,而且要依法保护案件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为此,我们要做到“三落实”:落实保障措施,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有关实体和程序规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深入开展“检调对接”工作,深化人性化执法,注重人文关怀;落实服务大局措施,自觉将检察工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
还情于民,用真情忠心服务市民,促进社会和谐。位为民所设,人为民所选,情当为民所系。检察官在执法和处理百姓矛盾纠纷时,理应符合民情、反映民意、顺乎民声,自觉做到执法行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忠心为群众执法,真情为百姓服务,真正将“执法为民”的理念体现到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具体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细节上,落实到为民服务的每一项具体措施上。为此,我们应做到“三提高”:提高检察办案之效,依法“稳、准、狠”地打击犯罪,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刑事犯罪上升的势头遏制住、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把法治的威严树起来。二是提高矛盾化解之效,充分发挥职能和“窗口”作用,通过“三问”:“问”百姓贫、“问”企业困、“问”群众难,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把纠纷解决在基层、把纠纷化于初始。
难忘30年前的“汤山芋”
承世青
1978年11月,我从武进化肥厂调入武进县检察院工作,弹指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到检察院后,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师父家的那顿“汤山芋”……
那是1980年6月的一天中午,烈日当空,暑热难耐。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师父”——办公室主任唐文尧,带着我挤公交车到本县焦溪镇核查一起强奸案。由于该案证据的复核,事关案件的罪与非罪,且时间紧迫,因此,一到乡镇,我俩丝毫不敢懈怠,分别骑着从镇政府借来的自行车,又赶往十几里外的村里。俩人顶着炎炎太阳,往返于乡间小道,走村串户,一家一户调查取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师父问我记,脸上的汗水直往笔录上滴……待我们取证结束,返回城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早已是一身疲惫。
“小承,时间不早了,到我家吃晚饭!”师父热情对我说。“行啊!”正愁晚饭没着落的我,一口答应。唐师父家在一个四合院内,院旁就是大运河,桥南还有座千年古刹——天宁寺,青砖黛瓦的四合院里,还住着本院的同事和县公安局同志。
“今天走的早,家里啥都没买,就点山芋,咱们烧点汤山芋吧!”开锁进屋落座,师父边说边下厨,洗切炖煮,一会儿功夫,两大碗香喷喷的汤山芋就端到桌上。我们师徒俩各捧一碗,或许是太饿了,也许是太香了,我头都没抬,就把一大碗汤山芋“消灭”了。“小承,我饱了,这些给你吧!”唐师父见我吃得香,又将锅里剩下的半碗盛给了我……
“小承,昨天辛苦了吧!”第二天一上班,女副检察长张云华边询问案情,边关心我昨天晚饭。“哈哈,我请小承吃了一碗汤山芋!”师父笑着答道。“老唐,你那么高的工资,怎么好意思就小承吃一碗汤山芋?”其他同志打趣道。“只要感情深,吃个萝卜赛人参!有啥关系?”师父应道。
生活好了,我们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但让我吃得最香的,还是三十年前师父家的那顿“汤山芋”。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