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林徽
瓦房店市人民检察院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检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强检、文化塑检”的检察工作思路,在全院倡导树立“构建先进检察文化、锻造优秀检察队伍、促进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文化理念,对基层检察文化建设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推进“检察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灵魂。瓦房店市院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着力推进“检察精神文化”建设,从而使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激发干警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人心强动力。
寓教于学。通过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班、专题讲座、案件讨论会等形式,营造“人人讲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愿学习”的浓厚氛围。
寓教于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到干警的日常行为中是“检察精神文化”建设最具实效性的途径。瓦房店市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中层干部轮流接访、“重走光辉路,阳光传递百日行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干警工作能力得以提高,自身价值得到肯定,理念得以转变。
寓教于情。多方面全方位关心干警生活,突出关爱为本,能够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瓦房店市院本着“尊重干警、理解干警、帮助干警”的原则,坚持“四必访”,即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变故必访,思想波动必访、重大节日对老干部和遗属必访。
围绕后勤物质保障,着力推进“检察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基础。瓦房店市院充分利用新建办公楼的优势,为开展各项检察工作提供了完备的硬件设施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为“检察物质文化”建设创造先决条件。瓦房店市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了高标准的讯(询)问室、谈话室,以及不同类型的会议室、信访接待处、阅览室、荣誉室、法警值班室、干警活动室、乒乓球室、食堂、太阳能洗浴室、地下停车场等,为检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环境设施建设为“检察物质文化”建设提升高雅品位。瓦房店市院不断改善办公环境,并注重拓宽环境载体。在机关院落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在各层大厅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布置盆景装饰;利用各楼层走廊和电梯口位置,悬挂各种文化作品,书画创作、法律起源和发展、图文、意味深长的漫画、各种摄影作品……创设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品位。
配套设施建设为“检察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持。瓦房店市院先后配齐配强了先进的音、视频切/转系统,省、市、县三级联网系统;购置了摄录机、数码相机,配以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监控和报警系统,为实现网上远程教育、检察人员内网同步学习交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围绕提高执法公信力,着力加强“检察形象文化”建设
形象文化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加强“检察形象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其次要加强检察工作规范化管理。瓦房店市院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深入开展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检察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培育检察人员的职业信仰,规范检察人员的履职行为,不断提升检察人员的履职水平。编印了涵盖检察业务、检察队伍、检务保障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瓦房店市人民检察院制度汇编与工作流程》,制度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丰富了检察文化的内涵,使干警时刻自觉对照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司法公正,着力推进“检察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瓦房店市院以开展“创建文化型检察院、争当清廉型检察官”活动为载体,通过大力实施“三大工程”,营造“人人动手、全员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大力推进“廉政教育警示工程”。利用举报中心和办案区的走廊位置建成瓦房店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正面典型鼓舞,又有反面案例警示,具有极大的警示震撼力。设立廉政文化展室,在内网上开辟“网上廉政教育课堂”,设置廉政屏保,每月出一期廉政月报、廉政漫画,评选廉政标兵,推选廉内助……用这些方式,增强干警的反腐倡廉“免疫力”。
大力开展“读写说唱工程”。利用悬挂在办公楼墙壁上的廉政文化格言警句牌匾“读廉”,征集廉政格言、举办廉政书画比赛和作品展“写廉”,聘请廉政监督员,召开座谈会,进行预警式教育和诫勉谈话“说廉”,举办廉政、革命歌曲演唱比赛“唱廉”。
大力实施“廉政文化走廊工程”。动员所有干警集思广益、参与设计“廉政文化展示长廊”建设,廉政风景画、廉政漫画、廉政格言让每一个角落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廉政文化芬芳。干警在动手“装扮”的过程中,自身也接受了一次生动地廉政教育。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