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生谋发展一枝一叶总关情
——山东省平度市检察院“情系民生”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纪实
检察官深入基层,服务三农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检察院获得的殊荣不少:全省司法警察编队管理标杆单位、民行工作先进单位、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档案管理特级先进单位等。
人们不禁要问,优异的成绩从何而来,奥秘在哪里?
老百姓质朴的评价也许是最好的回答。该市南村镇西北街大棚种植户张克广说:“这几年平度市检察院搞的‘情系民生’服务品牌真好,检察院能为我们办实事。”
创新,源自一颗“爱民心”
如同每一朵灿烂的花朵都萌发于一粒生机勃勃的种子,每一个闪光的品牌都诞生于一个开拓务实的创意。
2006年12月,程宏谟就任平度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带着干事创业的激情,怀揣着这样的民生情结,程宏谟一上任,就带领干警们扑下身子扎到基层,就检察工作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展开了一次走访调研。
“检察院?找俺干啥?俺又没犯法!”在张舍镇东石岭村的田间地头,望着种植户王大哥戒备而紧张的神情,令走访检察干警哭笑不得。由于检察机关在基层没有下属单位,加上职能和机构设置的特殊性,检察机关给老百姓的感觉很神秘,容易和百姓产生距离。此外,检察机关处在诉讼的中间环节,老百姓和公安、法院接触多,检察院是做什么的许多群众不清楚;同样,检察干警在工作中也很少接触群众,不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很容易就案办案,有时候案子办得从法律上讲无可挑剔,但社会效果却不见得好。
“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人民性,检察工作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拉近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该院党组的一致共识迅速升华成全院的工作思路。2007年4月,在平度市检察院全体干警大会上,程宏谟第一次向全院干警提出了创建“情系民生”服务品牌的想法。这是他任职几个月来与党组几位同事们几经走访调研、苦思探讨的谋划。
品牌,架设一座“检民桥”
平度市检察院构架的第一件载体,就是开通了24小时畅通的民生检察服务热线,让那些不方便、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到该院举报、申诉、求助的乡亲们通过热线电话就能够解决问题。随后,平度市检察院又及时建立了热线预约制度,规定求助群众可以通过热线预约自己“心仪”的领导接待。
2009年8月份,平度市郭庄镇的农民于某与一家食品公司发生经济纠纷,一审、二审均败诉。由于对判决结果不服,他打进热线申诉,并点名要见检察长。根据预约,程宏谟第二天就热情接见了他。在详细了解案子的情况后,程宏谟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在之后近半年的时间里,他和于某俨然成了老朋友,经常通过短信交流案件进展情况。该院经过多方查证,认为法院的判决确实不当。根据诉讼程序规定,山东省检察院决定对该案依法提起抗诉。
该院热线开通后不到一年间,就接到群众求助电话600多个,受理举报线索30多件,解答法律咨询200多件,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12件,“检察院热线电话真办事儿”的消息传遍了平度城乡。
公正,织就一张“护民网”
平度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如何发挥检察职能公正执法,服务三农发展,成为平度市检察院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将“情系民生”服务品牌做实做大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9年2月,平度市检察院调配得力人员在全省率先成立“三农检察室”,收集涉农信息,探索研究服务三农的切入点。仅2008年一年就立案30余件,先后有7名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征地过程中涉嫌受贿、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而被立案侦查,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随着工作的开展,该院党组越来越感觉到加强检民沟通、发动全民参与检察工作的重要性,在已有“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和“三农检察室”的基础上,他们在全市企业、乡镇、农村设立民生检察联络点、聘请民生联络员,建立与农民群众进行沟通的中转站。
2010年10月22日,民生检察联系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迅速铺开。通过三农检察室、民生检察服务热线,以及遍布全市的57个民生检察联系点和116名联络员,该院进一步完善了与群众近距离接触的工作机制和平台。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