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警“跳起脚来摘桃子”
——专访海南省检察院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马勇霞
记 者:当前,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就是统一干警思想,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对检察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十三检”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的难点在哪里?
马勇霞: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对检察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十三检”会议精神,领会曹建明检察长提出的“三个强化”、“五大目标”、“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环境”等新理念、新认知、新要求,关键是要融会贯通,把明白了的道理,转化为执法办案的能力。比如说,服务大局的道理谁都能接受,但做起来,就不一样了,甚至会出现偏差。往往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一遇到问题就“掉链子”。所以我说,把新理念、新认知、新要求转化为执法办案的能力,这是个硬任务,很艰巨,这是难点。我提倡学一点哲学,学一点辩证法。问新进来的大学生,学过辩证法没有,好多人都摇头。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在强化各类诉讼监督上,不能要不就是“一家人”,要不就把关系弄僵了。这就是不懂辩证法。
记 者:“只要是对党的事业有利、对海南发展有利、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就要敢于实践,坚持去做;凡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就要全力支持,依法保护。”这是我们在您讲话稿中看到的,有什么背景吗?
马勇霞:前一句“只要是对党的事业有利、对海南发展有利、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就要敢于实践,坚持去做”,这是海南省委五届十次全会对全省干部的要求。省检察院在《关于检察工作服务我省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又进一步提出“凡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就要全力支持,依法保护”,更加完善了检察机关服务中心大局的思路措施,这也是立足检察职能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省委五届十次全会强调,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载体。海南这几年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得益于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今后要加快发展,同样也要靠一批又一批项目的滚动建设来拉动和支撑。我们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要把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职责,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记 者:海南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这样的地域和区域特点,给检察工作带来了哪些特点?
马勇霞:先从体制看。海南是1988年建省的,建省之初,就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实行的省直管县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把省检察院的工作部署直接落实到基层院。海南又是一个小省,“船小好掉头”,有利于各个基层院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我们应对变化,及时调整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思路。
再从经济社会发展看。海南建省办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我们的基本省情还是“两个没有改变”,一个是欠发达的省情没有变,一个是处于发展上升期的趋势没有变。未来十年是海南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很显然,这样一个省情,就给检察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上升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记 者:影响工作发展的“短板”是什么?
马勇霞:总体讲,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方面,海南省检察工作整体层次水平与全国兄弟省市检察机关相比、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很大。要说“短板”,主要是缺乏人才。
检察人才的输入、培养、发挥作用,是件很着急的事。专家型人才很稀缺,实用型、骨干型、复合型人才更是急需。2008年以来,共招录了600多名干警。目前,全省检察队伍有三分之一是35岁以下。他们有朝气,肯学习,能吃苦,但缺乏司法实践经验。人才培训要采取多途径、多模式、多元化,关键是要“管用”。要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和引导作用,健全完善“检察官教检察官”、业务技能实训竞赛、岗位练兵等培训模式。继续坚持上挂下派、交流转岗、挂职锻炼、上级院补充检察官从下级院遴选等制度,形成“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的良性循环机制。为解决专业结构问题,我们从去年开始,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开办民事行政法律专业研究生班,已有50多名干警在职学习。
还有管理上的“短板”。实现工作目标主要靠管理,靠规范化。我提出,检察管理要实现转型升级。比如,在案件管理上,靠传统的人盯人、人盯案的方式是不行的!我们在各级院成立了案件管理中心,案件全程网上运行,程序无缝对接,实时审批监控,如省院案件管理中心就三四个人,全省各类案件“一屏了然”、“一键了然”,每个月还有分析预判。有个基层院一个案件两次报批捕,基层院检察长都没发现,省院案件管理中心马上发现了,进行了通报批评,及时纠正,也警示了各级院、各部门,起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问题发生的效果。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检察工作规律、有海南检察机关特色、更具活力的检察业务、队伍、保障和信息化“四位一体”工作运行管理模式。
基层基础建设也是一个重点。要以“四化”建设(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为标准深入推进基层院建设。“十一五”期间,检务保障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我们现在仍有12个院办公办案用房建设不能适应工作发展要求,没有办案基地和干警教育培训基地,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完成。“十二五”期间,这方面要下大力气再提升一个高度。
记 者:在昌江县和白沙县,我们去了派驻海尾检察室和七坊检察室,看到乡镇检察室确实很受群众欢迎。听说您曾就乡镇检察室做过一个月的专题调研,有什么感受?
马勇霞:派驻乡镇检察室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及时掌握广大农村的涉检涉稳信息,是检察机关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和具体路径,推动了基层院检力下沉和工作重心下移,拓展提升了法律监督的空间和效能。我们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覆盖全省158个乡镇、59个农场、13636个自然村的“检察室、工作站、检察信息联络员”农村检察组织体系;形成了“定点加巡回”的工作运行模式;初步建立了与派出院的内部对接工作机制;完成了36个派驻乡镇检察室“两房”建设,办公经费全部列入市县财政预算。
今年7月,我们召开了全省基层院建设暨派驻乡镇检察室会议。下一步要继续深化对乡镇检察室建设的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其职能定位,健全完善内外部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检察院整体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进一步加强涉农检察工作,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真正践行“执法为民,服务三农”的宗旨。
派驻乡镇检察室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一是符合党中央和高检院提出的把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的要求,符合基层广大农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符合海南是个农业省、农业人口约占70%的基本省情,这是我们开展派驻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基础;二是派驻乡镇检察室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实践经验,得到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肯定,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三是派驻乡镇检察室毕竟是一项探索中的制度,对取得的成绩不能评价过高,还要不断深化和完善。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地推动派驻乡镇检察室完善、发展。
记 者:“十二五”期间,海南省的检察工作肯定会有一个大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您能给我们描绘一下吗?
马勇霞:我们提出了六个“新提高”的目标。一是执法办案水平有新提高,各项检察业务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法律监督能力有新提高,在更具活力的工作机制创新上走在全国检察机关前列;三是检察管理水平有新提高,管理方式转型升级走在全国检察机关前列;四是检察队伍整体素质有新提高,实用型、骨干型、复合型人才比例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检务保障水平有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六是基层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水平有新提高,检察基础工作更加坚实。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检察官学院海南分院建成,承担全省检察机关干警的大规模培训任务;各级院“两房”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办案基地建成,为执法办案提供有力保障;有三分之二以上基层检察院及其派驻乡镇检察室建设达到“四化”标准;整个检察队伍的执法素质、执法能力、执法公信力、执法效果都将有一个整体提升,更好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记 者:你们提出的六个“新提高”目标很鼓舞人心。这个目标会不会定高了呢?
马勇霞:省院党组与全省广大干警在制定目标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有利、不利的条件因素。我们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有高检院、省委的坚强领导,有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和监督,有一支对党忠诚、对群众有感情、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昂扬向上、无私奉献的检察队伍,有一代代检察人传承的艰苦奋斗、追求不已的公平正义理念和精神,有广大干警锐意进取、在执法实践中积累的弥足珍贵的司法经验,只要我们全省干警振奋精神、不懈努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这样比喻:站着够不着,跳起脚来就够着了。千里马也要用鞭子抽,我们要让干警有“跳起脚来摘桃子”的精神和信心。我很有信心!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