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检察宣传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升执法公信力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行阳光检务的必然要求,更是改进检察工作、推动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以检察宣传工作为重要抓手和推手,外树检察机关形象,提高检察影响力,内促工作创新和队伍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多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和检察日报社授予“全国检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初,我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在检察工作实践中,我们切实体会到检察宣传对于检察事业的发展以及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围绕“政治提升”,奠定特别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方面,检察宣传是检察工作的喉舌,必须严格贯彻曹建明检察长强调的“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权益、维护法制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大干警坚持正确的检察宣传要求和舆论导向,为检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宣传工作建立在业务工作基础上,和检察业务同步发展、同步迈进。业务工作的亮点特色为宣传工作提供了良好素材,宣传工作又进一步扩大了业务工作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了干警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感性,实现了检察工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围绕“目标方向”,营造特别浓厚的争先氛围
充分发挥检察宣传工作在检察整体工作中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的作用。一方面从“小处着眼”,注意发掘、发现干警当中的感人事迹,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培育,通过树立和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检察文化氛围,推动检察事业各项工作顺利发展。另一方面由“大处入手”,与时俱进不断升华争创的宣传工作主题,进一步激发全院干警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推动检察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围绕“干警素能”,打造特别能战斗的检察队伍
结合各项业务工作和法律理论的发展,加强宣传工作教育培训。每年选送50多名干警进行各类业务培训,20多名干警系统学习摄影、照相、新闻采写、负面新闻的处理、宣传策划等新闻工作实务以及法学理论、检察实务等;聘请教授、资深记者来院授课,帮助提高干警的写作能力和宣传水平。宣传人员经常性地对全院创新工作和所在部门的特色工作进行总结宣传,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去年江苏省检察机关侦查业务技能竞赛中,我院1名反贪局干警荣获全省检察机关“十佳侦查员”称号,2名干警被检察日报社评为“百优通讯员”。
四、围绕“法律监督”,增强打击和预防犯罪特别扎实的成效
重视和搞好检察宣传工作,使检察宣传工作取得新突破,从而更好地开展法律监督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取得的新成果,宣传法治,从查办案件、预防职务犯罪等不同侧面进行宣传,利用犯罪嫌疑人现身说法进行报道,以警世人,从而充分反映检察机关在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效。如我们在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打击行贿犯罪专项行动中,通过采编案例在《检察日报》、《江苏法制报》以及当地各媒体报道,以展板、招贴画、宣传册的方式大力宣传,进一步放大打击和预防犯罪的社会效果。
五、围绕“阳光检务”,展示特别良好的检察形象
检察宣传工作是事关提高检察工作透明度的大事。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努力转变执法观念,学会适应在现代社会开放、透明的状态下工作、办案,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要不断加强规划和安排,突出整体效应,不断拓展检察宣传的链接空间,不断更新宣传观念,不断创新宣传模式。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之外,通过走村访企、检察开放日、检察开放月、举报宣传周、检察长下访巡访、检察长接待日、“法治宣传日”等形式,使检察宣传工作深入群众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丰富电子“检务公开”,在互联网上开通检务公开宣传页、网址,建立官方微博,方便社会各界和公众查询、监督,增强“检务公开”的效果。
六、围绕“创新发展”,提供特别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检察工作谋发展,宣传工作需创新。必须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转型和工作对象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检察新闻宣传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思路,增强检察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检察宣传工作创新意在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为体制机制改革谋求坚实的舆论支撑。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广泛宣传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新突破。如我院为加强内部监督而研发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管理平台”,通过大力宣传而真实地呈现了其实效,于去年8月份在山东烟台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作者系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