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我当选为第十届四川省人大代表。从2003年1月起,我开始收到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给每一位省人大代表订阅的《检察日报》。这份报纸虽然是专业报,但办得颇具特色、生动活泼、可读性强。于是,每天阅读《检察日报》成为我雷打不动的习惯。时间久了,我也开始尝试写稿、投稿。2003年2月,四川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前夕,我参加了广元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人大代表视察市、县、区检察院工作的活动。利用在《检察日报》上学到的职务犯罪预防知识,结合基层检察院向人大代表汇报工作时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我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职务犯罪预防力度的建议》一文。受这份建议的启发,我在研析《检察日报·廉政周刊》“阳光版”专栏文章风格的基础上,又试着为该版写了一篇题为《肃贪自廉更应“防微杜渐”》的文章,没想到投稿不久即得到了发表。
打那以后,我先后在《廉政周刊》的“清风版”和“阳光版”发表了有着浓郁预防文化特色的《拒礼守廉故事四则》、《用“四色”教育警示人》两篇文章。特别是我在《用“四色”教育警示人》一文中提出的“红色教育、黑色教育、绿色教育、白色教育”的观点,还成为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一些基层检察院推进预防工作时的重要手段。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连线灾区的《检察日报》记者在第一时间想到了要采访我。当时,我正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安排参与救灾,为救助工作提供后勤保障。震后的第二天,我就开始在自己的博客里记录本地的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并于5月14日向人民网发出了《四川广元抗震救灾最新讯息》,而这些情况都在《检察日报》记者采写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建议灾后重建要借鉴唐山经验》一文中得到了如实的报道。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提到的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创新与发展”之深刻内涵确实值得我们《检察日报》的所有读者和作者深思。因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在出席《检察日报》创刊20周年座谈会时特别强调,“《检察日报》20年的发展壮大历程,是中国检察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日益进步的一个缩影”,不仅高度概括了《检察日报》20年来不断创新前行的切实经验,而且非常清晰地明示了《检察日报》今后要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日益进步而不断努力和贡献的发展方向!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