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当天,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011年人民政协工作部署。其中在“第四方面”部署中,贾庆林主席指出:要畅通信息收集、报送和反馈渠道,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
贾庆林在报告中强调,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联系各方群众,人民政协开展群众工作具有独特优势。要认真总结各级政协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新途径新载体,逐步完善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要畅通信息收集、报送和反馈渠道,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群众意见诉求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方面。
此外,“十二五”规划与民生问题也是报告中着墨较多的部分。贾庆林指出,要把“十二五”规划目标与今年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促进充分就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专家解读】
网络成获取民意最快渠道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目前网络的力量越来越大,4.5亿网民的力量不可小觑。网络已经成为获取民意最快的渠道,政协不可能忽视这一现象,而且网络的意见对政策的制定确实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负面的作用,比如造谣惑众、散布虚假信息、诈骗等等,因为网络具有快速传播效应,从政府来讲,也有如何对网络进行引导的问题。在保证每个人言论、表达自由的前提下,不要散布虚假信息。汪玉凯表示,在政协报告中提出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主要有一个引导的作用。另外,政协委员本身就和群众联系比较紧密,再通过网络这个快速渠道,在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政府在政策制定、公共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公共诉求等方面,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舆情提示】
贾庆林主席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是两会首日舆情关注的热点,各大媒体均全文播发或转发了工作报告的内容,当日相关报道共1880篇。其中,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均以《贾庆林: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新方式》为题单独关注此事,被网络媒体转载234次。
另一方面,有关两会代表与政府官员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一事,也是近一段时期以来舆论关注的热点。在两会开始之前,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给网友写信并实名开通微博等事件即曾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而两会开始之后,新浪微博又专门开通了“微观两会”专题,邀请了300多名两会代表开通微博与网友交流,媒体多对此有所报道,如台湾《旺报》在3月3日便刊发报道《微博参政风 成陆两会新风景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开通微博 广征网民声音》,对这一系列事件予以关注。
【媒体评论】
网络民意需重视应准确把握
荆楚网评论《喜闻政协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认为,当前的社情民意所反映的是民众真实而迫切的希望,所体现的是各种各样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更考验着的是我们政府及相关部门“服务民众”的能力。因此,对于社情民意真实而有效的收集,对于社情民意有力的研判及处置,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其涉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与政府的公信力与形象,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而在网络问政受到热捧并渐入佳境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搭建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的平台,所彰显的是我们党与政府工作的水平与能力。全国政府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新方式”,是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准确把握,是贴近民生务求解民忧的重要举措,是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党与政府工作的强势“辅力”。
“微博问政”有局限忌过分乐观
而南方网评论则指出了一些“微博问政”中存在的局限,提醒网民不应过于乐观。
文章认为,一是参与面实在有限。有两三百个代表、委员愿意开通微博来和民众进行沟通,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而这些微博的听众或者粉丝,结构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有闲暇上网的一小部分职业人群,根本谈不上什么代表性,更谈不上较广的社会影响。
二是讨论的质量不宜高估。尽管代表、委员作为博主是实名认证的,但微博的阅读者或粉丝却大多是匿名的。这种实名对匿名的讨论,要么是代表、委员转化为听众,孤独地旁观集体吐口水的场景;要么是成为代表、委员的个人发布会,完全不理会听众反馈。很难想象凭借百十个字的表述、提问与回答,能成为讨论严肃问题的好形式。
三是背离了代表、委员基本的角色定位。互联网从来是个意见驳杂的地方,此前已有企业雇佣“网络水军”曲解民意、误导公众的案例被广泛报道,那么也就可能会有人恶意地通过注册多个ID、频繁发表观点的方式,误导这些开设微博的代表、委员,使得他们相信频繁看到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民意,乃至将这些虚情假意变成他们建议、提案的内容。
【网民观点】
支持肯定
新浪微博网友@一团火:这是一条好消息,互联网已经成长为了解社情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建议全国政协研究室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拟定一个《关于运用互联网收集遴选社情民意的工作意见》,祝愿诸君能够用心去做好。
新浪网湖南怀化网友“察今”:互联网信息传递快,大都客观真实,什么人都可以无限制(最广泛的民主),而且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许群众所反映的情况及表达的意见、建议正是我们政府在其他渠道难以看到的现实或听到的心声,因此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个互动平台,将有利于我们政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效率!
建言献策
新浪微博网友@盖乌斯VS卡利古拉:建议设立中华投票网——国家省市,一域一网;实名注册,一人一票;重大事项,人民决策。领导考核,人民投票;实时透明,民主科学。社情民意,不用收集。
新浪微博网友@o木子彧o:建议不要使用新浪、腾讯等公司的微博。因为可能导致不良竞争,建议政府开一个自己的专门网站,不要依附这些网站。
强调局限
新浪微博网友@Lyman_流年: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也只是针对能够上网的人群,而中国最需要关心的是广大的农民群体,他们不会上网,收集民意,最好的方法只有“微服私访”,真正去社会基层的人民生活中感受,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腾讯微博网友@yiwei很想爱她:民意要去网上收集吗?广大农民不会上网怎么办?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