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孙军工(左)与网友在线交流
据人民网3月2日报道,当天上午10时,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孙军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网和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加强司法公开 确保司法公正”为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其重点谈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问:推进司法公开的目的是什么?
孙军工:推进司法公开,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司法公正,或者归纳一句话就是“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保公正”。“公开”司法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审判权、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在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之下保证审判权、执行权公平、公正地行使,最终在维护人民权益方面、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问:如何看待执法人员“防火、防盗、防记者”现象?
孙军工:这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目前在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当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现象本身反映出一些司法人员,特别是一些法院工作人员接受媒体监督的意识不强,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太差。
问:网友如果在网上给你们提意见的话,他们的问题一般能够得到解决吗?
孙军工:我在这里可以举一组数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上设有民意沟通邮箱栏目,就是欢迎广大网友就他们发现的、就他们感觉到应当关注的一些问题给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来。从大量网友来信中,我们共梳理出5685条意见,然后分门别类,交由最高法院的相关业务部门承办,其中有80多条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推动和改进法院的整体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在新一轮司法改革中,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进司法公开方面采取了哪些新的举措?
孙军工:在新一轮的改革当中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的、重要的举措。比如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制定了《关于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从12个方面对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加强和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提出了要求,这里面就包括通过网络途径在线进行交流,及时通过网络途径收集民意,进而考虑改进和加强我们的法院工作。
问:您怎么看待有很多人出了问题不找法院,而去找信访局?
孙军工: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笼统,我觉得有些问题不涉及法院当然不会先找法院,先找能够帮他们解决问题的部门。如果这个问题涉及到法院了,比如这个案件已经经过法院处理了,他还依然到其他部门表达诉求。像这种心情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我们有了困难,有了冤屈,遇到了矛盾和纠纷的困扰,我们当然要表达这个诉求,从目前国家整个公民权利表达、诉求表达,包括权利救济方面,我们保障机制在逐步健全,这是公民的权利,这个愿望可以理解。
问:媒体舆论会不会影响司法公开独立审判?
孙军工:第一,越是媒体关注,越是网民们关注,越是社会各界关注,越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二,这种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民法院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媒体的关注、社会各界的关注,代表的都是对这个案件结果的美好期盼,希望它能得到公平公正地处理;
第四,不管受不受关注,只要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照我们现行的法律所作出的结果,都应当受到尊重,因为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结果代表的是国家法制的权威。
【舆情传播】
媒体报道日变化趋势图(单位:篇数 来源: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
此次访谈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网和人民网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联合推出的系列访谈活动的第一场,因此这两家网站对此都非常重视,均对访谈的消息和内容在显要位置进行了报道。其中,最高人民法院网于2月26日即发布了3月2日的访谈预告:《3月2日上午10:00 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谈〈加强司法公开 确保司法公正〉》。预告页面中对访谈嘉宾孙军工及访谈主题作了简要的介绍,并提供了现场直播页面和提问页面的链接。
人民网则就访谈内容制作了多篇新闻报道,如《孙军工:推进司法公开 让审判权、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最高人民法院将派督查组检查司法公开落实情况》、《孙军工:民意不能超越法律程序和规定影响法官判案》以及《孙军工:法院工作人员接受监督的意识要入脑入心》等等,并在报道中提供了访谈直播页面的链接。
从舆情检索情况来看,虽然两家主办单位都对此次访谈活动进行了重点推介,甚至最高人民法院网的专题页面信息更为全面,但因人民网的分类报道短小精悍、内容明确具体,因此得到了更多转载。如网易、搜狐网、腾讯网等商业门户网站,以及千龙网、新民网、恩施法院网等地方网站都对人民网的报道进行了转载。
【舆情综述】
截至3月4日14时,尚无媒体就此次访谈活动及访谈内容发表评论文章,网易、腾讯网及搜狐网的转载报道中也无网民跟帖评论。现将最高人民法院网专题页面中具有代表性的网民留言整理如下:
网友“信心”:看了今天的访谈,对法院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看到了法院领导对司法公开的坦诚、积极的态度,对司法公正也更有信心了。可惜时间太短,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希望以后能够多组织一些法院领导进行访谈,同时增加访谈的时间。希望法院以后的工作更好,让人民群众真切的体会到公正就在身边。
网友“国法为民”:法院这两年的服务意识很到位、很给力。建议一下,法院在推进司法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它为保守审判秘密及抵制不当干预之间的平衡。
网友“法治”:枉法裁判错案必究,落在实处取信于民,能让老百姓看得见吗?
网友“芝麻糊”:法院应该坚持独立、依法判案,不能被各种媒体舆论牵着鼻子走!
【舆情提示】
另据《法制日报》3月3日报道,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副院长景汉朝,纪检组长张建南,政治部主任周泽民和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少南,将通过网络,与网民在线交流司法保障民生、司法改革、反腐倡廉以及队伍建设等话题。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