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2011全国两会>>舆情观察

最高法院政治部主任推崇"阳光审判"抵制腐败

时间:2011-03-07 21:47:00  作者:黄洪彬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主题事件

  据人民网3月6日报道,当天15时15分,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周泽民做客人民网接受访谈,以“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周泽民就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这次访谈的主要内容涉及践行司法核心价值观、法院队伍建设、提升法官能力素质、加强审判监督等。

  【访谈摘要

  诉讼环境已实现跨越式改变

  访谈一开始,周泽民首先对“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周泽民表示,“公正是灵魂,廉洁是基石,为民是宗旨。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深化,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在回答网友关于“司法核心价值观提出来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法院采取哪些手段和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的提问时,周泽民表示,“最高法院从深化研究、深化教育、深化实践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践行司法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了成效。”同时,周泽民还着重谈到,这几年全国法院的立案大厅建设一共投入了10个多亿,诉讼环境实现了一种跨越式的改变。

  有些法官司法能力还不是很强

  对于网友提出的关于法院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周泽民表示,“从总体上讲,近年来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支队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在有一些法官的司法能力还不是很强,化解社会矛盾、处理复杂的疑难的案件水平还不高、司法作风不好甚至是贪赃枉法等,这些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抓队伍建设时候需要关注的。这要求法院系统一定要立足自身,改进不足,挖掘潜力,加强培训,提高法官素质,提高工作水平,提高效率。”

  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法院文化的重中之重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的看法,周泽民表示,“法院文化的特质是具有涵养精神、塑造品格的作用。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法院文化的重中之重,如果一个法官能确立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的话,就很难被腐蚀,这是法院文化魅力之所在,比制度和纪律都要好。”

  培训与实践结合是提升法官能力素质的关键

  对于网民“希望最高法院加大法官业务素质培训”的建议,周泽民表示,“培训是提高法官能力的必由之路。王胜俊院长提出的法官培训方针是‘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三个倡导’。提高法官的素质有多种途径,培训是一个主要的方面,但更主要的是要在实践当中锻炼,特别是年轻的法官,要多向那些资深的、有能力的、德才兼备的法官多学习、多请教,坚持实践磨炼,敢于在一线承担疑难的案件,这是提高很重要的一个方式。” 

  “阳光审判”是抵制腐败的最好方式

  对于“阳光审判”的理解,周泽民认为,“阳光审判”在法院里面讲,是除了一些不可公开的案件,涉及到国家的机密,涉及到一些隐私的案件以外,其他的都应当对外公开。推崇“阳光审判”是抵制腐败的最好方式。全国法院系统在这方面的举措会越来越多,这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社会也会越来越方便了解法院的办案。

  【舆情综述

  本次访谈是最高人民法院网和人民网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联合推出的系列访谈之一。最高人民法院网和人民网都对此访谈进行了预告和直播,栏目中都设有网民提问区。

  在访谈过程中,人民网还实时刊发了系列报道,如3月6日15时26分刊发的《周泽民:法院队伍建设最重要是化解社会矛盾水平还不高》、17时59分刊发的《周泽民: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法院文化魅力所在》等,这些报道都有“进入直播页面”的链接。

  从网民互动看,最高人民法院网的“网友提问区”不够活跃,截至3月7日,仅有5条问题,主要涉及国家司法考试、法官培训、法官待遇、司法警察体制改革问题,如网友1363 问“司法警察改革何时开始?”等。截至3月7日,人民网的“提问区”共有49条网民提问,内容涉及如何治理司法腐败、司法不公问题等等,其中有网友以同一个IP提了多个问题。

  从转载情况看,这些报道被正义网、凤凰网、腾讯网等媒体全面转载,但转载量都不大,均在10次左右。

  从舆情反应看,网络对此次访谈的反响不大。截至3月7日,网络媒体暂无评论文章,媒体的转载报道中也无跟帖评论,论坛、博客、微博无关于此次访谈内容的帖子或博文。

  (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出品)

[责任编辑:zywx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