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2011全国两会>>舆情观察

中纪委:财产公示或将从高危岗位入手

时间:2011-03-10 20:49:00  作者:仝玉娟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主题事件】 

  官员财产公示主体已形成多种方案 或从高危岗位入手 

  据《京华时报》3月9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师韩德云近日向该报记者透露,他连续6年提出的“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立法”的议案,得到了中纪委的肯定回复,“结合实际对制度设计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已经着手起草建议稿”。 

  3月8日,列席北京代表团全团会议的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在会后对此做出肯定回应。对于官员财产公示法规起草的进度,马馼表示,目前监察部有专门的部门在起草建议稿。但关于该建议稿的主要内容,因仍在积累过程中,暂时不能对外公布。“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通过各方面的工作,促进起草文件的形成。” 

  对于财产公示的主体,马馼称目前形成了多种方案,可能从准备提拔重用的干部做起,也有可能从分管房地产、建筑等高危岗位官员入手。“目前还没有定论。” 

  “制定财产申报法”议案答复年年有变化 

  从2006年起,韩德云每年一个议案,建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立法”。6年间,相关机构对这个议案的答复年年有变化——从前两年的“制定财产申报法条件尚不成熟”,到“正在积极开展工作”,再到“适时向全国人大提出立法建议”。3月4日,韩德云在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透露,中纪委在2010年8月给他的回复中明确表示,“已经着手起草建议稿”。 

  【舆情传播】 

  有关“官员财产公示”的话题近年来一直热度不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更是持续占据在热词榜前列。虽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马馼的表态仍然引起了嗅觉敏锐的媒体的注意,并很快成为各大网站及网民们关注的热点新闻。 

  经检索,3月9日,共有54家媒体发表或转载了以“监察部、马馼、财产公示、高危岗位”等为关键词的新闻报道,其中《京华时报》为首发媒体,成为多数网媒的转载来源。网媒在转载标题中多突出了“高危岗位”、“将受提拔官员”等关键词汇。如网易的转载报道标题为《监察部:正起草官员财产公示法规》,凤凰网为《马馼:财产公示或从高危岗位入手》,新浪网为《监察部长:可能对将受提拔官员试行财产公示》。 

  【网民观点】 

  截至3月10日14时,凤凰网的转载报道中有29条网友评论,1233人参与;腾讯网有4条评论,5人参与;网易等网媒则无网民跟帖留言。 

  赞成官员财产公示制 

  凤凰网上海市宝山区网友“shiyh8880052”:这个主意好,肯定能杜绝腐败。 

  凤凰网辽宁省鞍山市网友“一线兵”:马局长(指马馼,她兼任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也击中了大多数官员的要害。 

  凤凰网江苏省扬州市网友“lichengshen”:马局长,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能再拖了,应该从科级以上官员全面开始财产公示,谁不愿公示,谁下班,谁不愿公示就查谁。因为你是官员,掌握公权力,公示财产天经地义,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我是老百姓,我愿意挖地三尺公示财产。 

  凤凰网北京市网友“招财猫猫”:所有官员,特别是一把手,高官应该公布! 

  凤凰网吉林省四平市网友“云上人650112”:建议全国范围内副科级以上全员实行财产资产及银行存款如实申报制度,不申报的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充公。 

  凤凰网辽宁省沈阳市网友“zhaofangyuan”:应该从上至下进行。 

  期待财产公示制尽早实施 

  凤凰网无线网友“手机用户”:公示财产就这么难吗? 

  凤凰网陕西省汉中市网友“hzzhqr”:说了这么多年,就是没见什么动静啊? 

  凤凰网陕西省西安市网友“西城渔者”: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 

  建议财产公开制加入处罚条款 

  腾讯网大庆市“春秋一人”:其实贪官也是会想法对付财产公示的,如转移到亲朋好友处,借用人头等,所以财产公开的办法应有一旦发现隐秘行为的处罚条款。

  (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出品)

[责任编辑:zywglx]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