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大工程建设,检察官参与预防职务犯罪,老百姓会感到放心一些,这说明检察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上海世博会留下的这份财富你们应该珍惜。”在一次检察机关听取人大代表意见的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荣华教授在发言中谈了他的感受。前不久,本报记者专访了王荣华教授,对此话题王荣华言犹未尽。
“2010年上海市检察机关积极发挥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政法机关‘三项重点工作’,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因为对社会诚信建设的关注,所以对政府机关、政法机关的公信力问题特别留意。”王教授说。
多年从事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使王荣华在法律监督与服务大局、检察官队伍建设与社会诚信建设、检察服务向社会基层延伸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想法。王荣华告诉记者,上次参加高检院委托上海市检察院听取人大代表意见的座谈会时,他专门学习了一些材料,做了一点准备。“我一个总的感觉是检察官的职业要求比较高,人们对检察官印象比较好。因此座谈时,我特别讲了司法队伍建设与社会公信力提升的问题。”
在王荣华看来,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对公权力信任度不高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利益多元诉求多样,各种利益交结在一起,有一些专家、精英为一己利益说“雷语”、做“雷人”,被人们称为“砖家”等,社会诚信成了稀缺资源。
“我认为一个社会要科学发展,整个社会的诚信要从政府做起,从公权力做起,而在公权力当中,检察权是比较有条件率先做起的,因为检察职业形象比较好、检察队伍的素质比较高,你们是法律监督机关,身为监督者,社会自然对你们的期望会比较高。”
“我比较了一下,感觉检察官有条件成为社会诚信建设的引领者。这几年检察官队伍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检察机关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廉洁公正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等,都符合检察官作为守护法律底线的人,对职业操守气节有特殊要求的特点。检察官严格依法办案,恪守职业道德,对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信心也起到了重要的、很好的作用。”王荣华说。
在谈到对新的一年检察工作的期望时,王荣华教授说,现在经常听到各行各业都在说一个“难”字,社会就是在解决难题中发展起来的,解决这些问题要有智慧和勇气,而面临当前社会重大的世所罕见的转型,情况更为复杂多变就更需要大智慧,把握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就需要学习。“上海检察机关提出加强调查研究我很有同感。对于检察工作,特别是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里从事检察工作,遇到的和可能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很多,我们不能满足于见招拆招,而要有深智远慧有预见有对策。去年上海检察机关运用检察建议书,结合案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很好的决策参考意见,这是检察实务的调研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决策和行动,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很好抓手,希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