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2011全国两会>>两会时评

[检察日报]土地问责风暴结果,我也想知道

时间:2011-03-09 09:16:00  作者:殷国安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在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列席的全国政协九三学社小组会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原南昌大学副校长邵鸿委员讲了两段自己经历的令人发指的强拆个案,最后追问,国土资源部请违法用地地区的市长来北京约谈,约谈效果怎么样?(3月8日《中国青年报》) 

  邵鸿委员问的,也正是我们想知道的。原因很简单,国土资源部刮起的土地风暴,最后应该有个结果,而且结果也应该向全国人民公开。 

  2008年5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和人保部联合出台的“15号令”规定,当一个地方土地违法严重,违法占用耕地的量超过了这个市县当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15%,或者虽然不到15%,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将追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有责任领导人员的领导责任。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部分地区违法用地问题比较严重,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15%。按2010年初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土地问责时间表,“7月督察,8月约谈,9月问责”。但此后国土资源部对此时间表一再调整,以至于外界一度担心今年的问责搁浅。直到2010年12月16日上午,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京约谈违法用地较为严重的12个县市(州)主要负责人。约谈之后再也没有下文了。 

  记得国土资源部首次使用“15号令”,对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时,说“这次动真的了”,“后果严重的将被问责,包括记大过、降级或撤职等”,甚至说“即使调走了,但如果这个土地违法违规发生在任期内,也要追究责任”。这种“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态度让国土执法处于高压态势,地方官员见之惶恐。现在约谈过了,虽然约谈的官员“他们的表情上,包括他们在情况介绍时候的语气上,都能看出滋味是很不好受”,难道约谈就代替问责了?难道问责就自然结束了? 

  老实说,对于这次土地风暴会“雷声大雨点小”,我们是早有预感的。起码有两点苗头:一是,土地问责一启动,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就多次宣称“压力太大了”。这是很奇怪的说法。土地问责不是被约谈、被问责的地方官员压力大,而是主管问责的国土资源部压力大,这不倒过来了吗?压力究竟是什么?接着又看到一个典型:就在约谈之前,违法批地6000多亩、被国土资源部列为5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之一的全国反面典型、四川简阳市原市长段成武被问责,处理结果居然是“不再担任简阳市长”,一周后就被任命为更权重的资阳市财政局长,就在宣布免职大会上,资阳市委组织部长还“充分肯定了段成武的工作成绩”。后来在媒体的压力下,才对段成武来了个二次免职。由此说明,惩处土地违法的官员实在太难了。 

  所以我在邵鸿委员的意见后面“附议”:请国土资源部公布土地问责的最终结果,全国违法占地的市长,究竟有几人处分,几人降级,几人撤职?让我们看看问责是真是假,是“风暴”还是“和风细雨”,并且由此推断乱占土地的歪风能不能管得住。

  

[责任编辑:zywx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