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2011全国两会>>两会舆情>>外媒观察

外媒观察:"两会"折射中国政治前进步伐

时间:2011-03-10 20:38:00  作者: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香港《大公报》:“两会”的变与不变折射中国政治前进步伐 

  香港《大公报》5日刊文称,从“九五”到“十二五”,“发展是硬道理”的方向没变,但发展的观念在变:“唯GDP”被科学发展观取代;经济增速由“保增长”变调为“减增速”;投资、出口、消费的“三驾马车”,已把“消费”这匹“良驹”作为“主引擎”。改变背后有代表委员运筹帷幄献计献策的智慧。“两会”十四年的“变”或“不变”,都是这个国家民主政治最真实的印记。 

  香港中通社:公车改革首次入政府报告 落实需看执行力 

  香港中通社8日刊文称,今年“两会”,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公务车改革”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此番中央下文延长省部长用车年限,应是对“公务车改革”的具体落实。但目前中国公车私用、超标超编、高额运行、违章驾驶等种种不良现象突出,公务车改革阻力颇大,进展缓慢。分析认为,公务车能否得到落实,还需要看地方的执行力度。 

  香港《大公报》:政府高官两会上诚挚道歉引热议 具政治示范效应 

  针对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等官员在“两会”上分别就食品安全问题和多地发生的“拉闸限电”等粗暴行为检讨和道歉的表现,香港《大公报》9日刊发文章认为,如此高级官员勇于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职业道德的责任,乃中国政坛上并不多见的新兴气象,反映了官员对公众舆论前所未有的重视,展现了中国建设责任政府的努力和政治的开明与进步。某种意义上,道歉既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亦是对自身管理职责的一种尊重,这种道歉意识,相信能自上而下地对地方形成很好的政治示范。文章还认为,我们毫不怀疑中央高层“致歉与承诺”的诚意和决心,然而,道歉固然重要,自责固然可贵,但更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并在具体实践中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严格实行政府问责制度。 

  香港中通社:住房列民生问题搜索首位 房价走势成热点 

  香港中通社9日刊发特稿称,“两会”不仅受到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也是中国民众近日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两会”召开前网民搜索量垂直增长,而在众多网民关注的热点中,住房位列民生问题关注首位,在对住房这一话题细分解读时发现,房价走势是网民最为关注的信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高层将不惜以问责方式落实保障房目标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刊文称,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9日在记者会上说,1000万套保障房大概需要1.3万亿到1.4万亿元投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等高层近来分别在不同场合为保障房建设加油打气,目的当然不仅限于房地产调控,更在宣示高层已把保障房提升到“民生战略工程”的政治高度。从中央高层半年来对保障房建设的关注程度来看,高层将不惜以可能得罪不少地方官员的问责方式,确保今年保障房任务的完成。 

  外媒相关报道选摘(35-10日)

  日期

  媒体

  标题

  35

  《大公报》(香港)

  《“两会”的变与不变折射中国政治前进步伐》

  38

  中通社(香港)

  《公车改革首次入政府报告 落实需看执行力》

  39

  《大公报》(香港)

  《政府高官两会上诚挚道歉引热议 具政治示范效应》

  39

  中通社(香港)

  《住房列民生问题搜索首位 房价走势成热点》

  310

  《联合早报》(新加坡)

  《中国高层将不惜以问责方式落实保障房目标》

(来源: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黄洪彬整理) 
[责任编辑:zywltz]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