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瑞林
检察日报《声音周刊》日前专访江苏省宿迁市市缪瑞林,以下为全文:
声音周刊:江苏省宿迁市是一个新兴的地级市,在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您如何评价宿迁检察机关的工作?
缪瑞林:宿迁建市14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54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新兴和商贸基地、绿色生态和创新创业城市正在苏北大地上冉冉升起。在宿迁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宿迁市检察机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为载体,以“在全市有好形象,在全省有好位置,在全国有好影响”为目标,发扬“忠诚敬业、公正规范、自强拼搏、务实创新”的宿检精神,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高素质队伍建设,在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为保障宿迁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声音周刊:从2010年开始,宿迁市检察机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百名干警帮百企”活动,您知道这个活动吗?
缪瑞林:我当然知道。这项活动在今年初还被市委评为政法创新一等奖。它是我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省检察院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见精神,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而组织的“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市、县(区)两级检察院共选取100家重点企业,开展对口“帮企”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指导企业开展平安建设,加强经济社会风险研判分析,帮助企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这些做法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有些没有被纳入结对帮扶的企业还希望能扩大“帮企”面,这说明检察机关在“帮企”活动中确实做了不少工作。
声音周刊:近年来,宿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检察工作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新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有何新的安排和打算?
缪瑞林:检察机关为宿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支持检察工作也是应该的。近年来,市、县(区)两级财政都拨专款为检察机关新建了办公用房和办案用房,两级检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办公、办案硬件条件有了长足的发展;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干警解决职级待遇问题;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这既是对广大检察干警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的鼓励。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检察事业的发展,随着宿迁市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高,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对检察机关予以更大的支持。
声音周刊:“宿迁市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设在宿迁市检察院,自2010年4月建成开放以来,已经接待全市70余个单位1万余人次。请您谈谈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理解?
缪瑞林: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加强警示教育工作,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这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既能教育干部廉洁自律,保护干部,使之不走上犯罪道路,又能节约司法资源;既有利于党的建设,也有利于干部队伍建设。2010年6月,市检察院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的“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大型图片展”在市、县(区)巡回展出,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应该说,警示教育基地的建成,确实为我市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搭建了重要平台。
声音周刊:您对宿迁检察队伍建设有什么建议?
缪瑞林:打造一支过硬的检察队伍,对检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认真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和“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对广大干警的教育,涌现出了很多先进典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名优秀检察干警在高检院、省检察院获得表彰。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创新育人、用人思路,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保障检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声音周刊:新的一年,您对宿迁市检察工作有何期待?
缪瑞林:宿迁市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检察机关大有可为。最近,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政策措施,市委也专门召开了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动员全市人民抢抓机遇、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宿迁市的历史发展重任。
检察机关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捍卫者和守护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全市检察机关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广大干警的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精神和“我能、我行、我成功”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而不断努力。(李明耀 解文禹)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