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酷评两会

遏制"三公消费"关键在治权

时间:2012-03-09 10:07:00  作者:张森林  新闻来源:新华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近年来,关于“三公消费”的争议很多,在今年两会上也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尽管笔者并不赞成继续保留预算外资金,但要想真正规范和遏制“三公消费”,仅仅依靠预算恐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许多人或许认为,将财政经费使用全部列入预算,同时推进预决算公开,就可以让每一分公款都在阳光下支出,既杜绝了“桌子底下”乱花钱现象,也能在群众雪亮眼睛的监督下,迫使某些人规规矩矩,不敢存有非分之想。此话虽有些道理,但仍旧没有抓住“要害”。实际上,“三公消费”泛滥的本质是权力缺乏约束,因而治理起来既要看“钱”,更要盯“权”。 

  很明显,只要权力能够继续随心所欲,那就会“办法总比困难多”。其一,“三公消费”在账面上往往都是“名正言顺”,真相只有少数人甚至个别人知道,公开了民众也未必看得出。其二,即便将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企业统统纳入预算,某些人凭借手中的权力,还愁吃喝玩乐无人埋单?“转移支付”只会使一种形式的腐败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腐败,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毫无疑问,遏制“三公消费”关键在治权。尽管预算确有必要,但说到底还只是把眼睛盯在钱上。唯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废除“一支笔”审批,推行集体研究,扩大参与范围,做到公开透明;进一步强化问责,对挥霍者罢官免职“零容忍”,鼓励并为民众举报消除后顾之忧,才能保证预算货真价实,也才能有效遏制“三公”。

[责任编辑:zywys]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