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酷评两会

从"短板"发力为司法公正提速

时间:2012-03-13 08:49:00  作者:李曙明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和任何事物一样,司法公正的实现也少不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口吃成个胖子”,不现实。但让司法在公正的路上走得快一些、更快一些,却是会上的代表、委员和会外百姓的共同心声,也是司法机关每一位同志为之努力的目标。 

  司法工作“千头万绪”,让司法公正提速,在何处发力最有效?品读“两高”报告,成绩令人振奋,而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的勇气,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按照木桶理论,一个水桶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样看,司法公正能否提速、提速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尽快补长这些“短板”。这两天人大代表审议中,在充分肯定“两高”工作的同时,也结合“两高”报告坦承这些“短板”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观念上的“短板”。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如果个别人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大局意识不强,对法律精神、司法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执法理念存在偏差,服务大局、执法为民等意识不强”……用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指导司法工作,就很难让人民满意。 

  二是工作机制和具体措施上的“短板”。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具体可行的工作措施,是司法顺畅运行的保证。但司法实践中,“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司法民主措施落实不力”等,阻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补长这块“短板”,出路在改革。鼓励司法机关在依法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探索有利于公正提速的工作机制和措施。 

  三是人员上的“短板”。这个问题,又可以从两方面看:首先是“量”的不足。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基层法官超负荷办案的现象比较普遍”,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这是一个说了多年仍未根本改观的老问题。常年超负荷工作,不利于司法人员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再拖了。 

  其次是在“质”上仍有提高空间。99件案件都办得好,1件背离了公正,百姓对司法的信任就可能瞬间倒塌。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工作是一项不允许犯错误的工作。这一性质决定了,只有把司法工作交给素质最高、品行最值得信赖的人去办,百姓才会放心,才可能满意。少数人员“司法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违法违规办案和耍特权、逞威风等问题仍时有发生”,给不公正埋下了伏笔。把好队伍的“入口”、畅通“出口”,司法机关在这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有些“短板”存在数年,已成“老大难”问题,解决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如果我们认可百姓对司法公正提速的要求是正当的,那么,虚心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向这些环节发力,尽快补长“短板”,就是必须要做的——不是以后,而是现在。当然,很多司法环节的问题,单凭司法机关“一己之力”亦难解决。这样看,让司法公正提速,有赖于多部门的合作。 

[责任编辑:杨晓]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