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最受关注的两会焦点莫过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而发布会的内容中最为媒体所津津乐道的,则是有关刑事诉讼法修改、尤其是“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刑诉法草案这一点。据《检察日报》记者统计,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在回答关于刑诉法修改问题时,五次提及“尊重和保障人权”,足见本次大会对其重视程度。
近年来,各地不断曝光各类“面子工程”,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李竟先看不下去了,直斥其为“败家工程”,并将提交提案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对领导干部决策终身追究责任,以遏止这一现象。她在提案中分析称,“政绩观扭曲了,干部考核以GDP为主要指标,建也GDP,扒也GDP”,应该弱化干部绩效考核和晋升中对GDP的依赖,加大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和民生福祉在干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这一提案得到了舆论的认同和赞赏,一些网友更是对此拍案叫好。如搜狐网东营市网友“fanxing213”认为:“这份提案非常好,让掌权者在做决策的时候有责任感,做到在其位‘慎’谋其政,不至于将涉及人民利益的重大决策当作儿戏,更不能一走了之。”在肯定的同时,也有评论文章理性地提出,终身追究制只是事后监督,只有让领导形成敬畏民意的习惯,科学决策、公开决策和民主决策,才能从源头上防范领导干部的决策失误,才能终结“败家工程”之痛。
对于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网民的态度似乎显得越来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网民认可与否甚至可以和是否代表了民意划等号。而作为网民的一个重要发声渠道,微博几乎成了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与民众沟通的最主要平台。以浙江代表团为例,3月4日,其在腾讯微博以“微博开放日”形式,与网友进行了开放式“网聊”。省委书记赵洪祝、副省长郑继伟以及组织部长蔡奇都与网友进行了交流。赵洪祝对开放日的寄语是“倾听真心话 履职为人民”;郑继伟的微心愿是“你说我听 我听我想”;蔡奇则希望能有更多代表委员开微博用微博。此外,蔡奇在微博发文向社会征集“两会建议”的举动引起热烈响应,他还表示,议案9成来自网友智慧。由此也可以看出,“网络问政”正在成为中国社会迅速兴起的政治形态。而郑继伟对吴英案的回应、对网友关于“您身为民主党派副省长,是不是摆设”、“你是裸官不?你家有儿媳妇了不?”等问题的回答,更是引发热议,其坦诚态度也很快赢得了网友们的信任和尊敬。
毋庸置疑,每年的两会都是民意得以最大化呈现的时机和平台,无论是官方的新闻发布会还是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抑或是官员们的微博问政,都在“你问我答”、“你说我听”之间彰显了对民意的尊重和回应。若此种官民沟通多渠道、少层级的繁荣景象能够常态化,而不仅限于两会期间,那么我们的社会肯定会更加和谐稳定。
(作者:仝玉娟 来源: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