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舆情观察

回应社会关切 两会只是起点

时间:2012-03-07 00:21:00  作者:侯文昌  新闻来源: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在连日来的两会热议中,直面问题和不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成为会场内外正向解读全国两会时频繁使用的热点语句。然而,在民意焦虑的矛盾凸显期,坦承不足、回应关切的口头承诺能否落实为具体的行动,最终起到预期的效果,依然有待观察。

  “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亟须加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的当前政府工作的这些不足之处,也正是社会公众呼声比较集中的焦点问题。许多网民在赞赏政府直面问题的勇气的同时,也希望政府不仅要看到问题,更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民意对政府承诺的各项工作成效的预期尚未退却的限期内,给出一份真正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热点的事后舆论反思来看,大刀阔斧地推行实质性的制度改革或许才是纾解种种民意焦虑的治本良方。部分机关单位为“官二代”因人设岗,致使草根群体上升通道堵塞,人们在指责涉事单位招录不公的同时,往往期待干部选任制度能够更加阳光公正;少数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致使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公众日常生活,改变既有的政绩考评体系、并依法加大问责力度总是成为舆论质疑的最终落脚点;食品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让“九龙治水”的食品监管体系备受指责;每当贪污腐败恶行曝光,总有舆论提出“官员财产公开”的强烈呼吁……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官方媒体在两会前夕发出这样的改革希冀,被外媒视为“以理性预警容纳了民间改革的情绪和呼声,显示改革已经进入凝聚共识与付诸行动的新阶段”。政协工作报告17次提及“改革”、政府工作报告68次提及“改革”,国内外媒体热衷于统计两会工作报告中“改革”出现的次数的背后,同样表达了外界对改革“不能只摸石头不过河”的热切期许。

  但也应注意,“改革”不能仅限于表态和承诺,公众还希望能够看到具体可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看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两会过后的执行力。“政协提案的作用还不如一条微博、一篇报道”,不少政协委员的这些微词正是对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效率的鞭策和激励。让更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提案议案早日落实,让更多攸关公众重大权益牵绊于部门利益的法律尽快出台,用改革的实际成效来回应社会关切,两会只是起点。

  (作者:侯文昌 来源: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责任编辑:zywsg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