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述】
据3月1日新华社、3月6日《武汉晚报》报道,此次两会,众多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关注了公民信息安全这一热门话题,并倡导人大立法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实名制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公民信息泄露的风险,但我国保护公民信息的专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却迟迟不能出台,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无法追究,当事人的损失也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偿。代表委员们纷纷呼吁,当务之急是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步伐,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单独立法,在我国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为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立法不是目的,只是为了通过立法加大对非法窃取、买卖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遏制住当前其日益猖獗的势头。
【背景资料】
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泄密事件
2011年12月21日,中国最大开发者技术社区CSDN的600万用户数据被泄露,其中包含极为敏感的用户名、明文密码;次日,垂直游戏网站多玩网被传泄露800万用户数据;25日,号称“最有影响力华人论坛”天涯社区4000万用户数据包被疯传;51CTO、CNZZ、eNet、UUU9、YY语音、百合网、开心网、人人网、美空网、珍爱网等相继被卷入用户数据泄露风波;支付宝、当当网以及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网站亦未幸免;29日,网络传言交通银行7000万及民生银行3500万用户卡号、姓名及密码泄露。媒体称之为“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泄密事件”。
2011年12月28日,工信部发表声明称,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其下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30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9日,已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疑似泄露数据库26个,涉及账号、密码2.78亿条。其中具有与网站、论坛相关联信息的数据库有12个,涉及数据1.36亿条;无法判断网站、论坛关联性的数据库有14个,涉及数据1.42亿条。
2012年开年后,中国正式进入“5亿网民”时代,网络又传出新浪7000多万用户信息可被攻破,网络信息安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脆弱。
【两会建言】
应对个人信息保护单独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表示,虽然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有所涉及,但这些规定零散地分布在各部法律之中,相关保护条款内容不集中、阐述不清晰、适用不明确、范围受局限、处罚不具体,可操作性差。因而他建议单独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表示,中国应该建立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目前我国法律中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有规定,但是比较分散。个人信息保护涉及个人隐私、安全,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立法进行严密的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今年两会期间将提交提案《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为互联网服务保驾护航》。提案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现有信息安全立法层级较低、没有形成体系,难以适应信息安全形势发展需要。日益凸现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呼唤加快个人信息安全立法。
【网友观点】
实名制时代呼唤《个人信息保护法》
新浪微博网友“爱你在天涯zhou”:面对火车票实名,微博实名,社保实名,等等一切实名制的产生,我强力支持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新浪微博网友“幽谷yougu”:在两会上有没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提案。现在实名制这么多,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之源。只要你购房就会有几十家装修公司天天信息电话骚扰你;家有学生就会接到几十家学习培训机构的电话和信息。你的电话号码被人当成商品在买卖。向谁投诉,就没人管,政府应该制定法律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新浪微博网友“@胡萝卜超人Robin”: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很有必要,而且还要严惩滥用和泄露的,实名制得慢慢来,任重而道远。
新浪网网友“越看越晕”:这是最应该的,现在上个网都要求实名了,我们到是实名了,现在真的是没法律来保护我们啊!
新浪微博网友“古德猛安”:离微博实名制的日子越来越近,那天必然会流失部分用户。本人更担心的是实名制后个人信息安全性与保密性。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本来就很薄弱,而包括网站的保密机制、工作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很难让我安心。而信息一旦泄露又缺乏相关责任认定。实名制后我们的付出的风险和代价该如何估量?
期盼《个人信息保护法》早日出台
新浪微博网友“连蕊_LR”:早就应该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是诈骗犯罪高发的原因之一。
新浪微博网友“何佳杰Ange”:现在的个人信息完全失控了。前几天在淘宝绿森买了点东西,今天就收到自称绿森的客服说有价值三千多的礼品相送!!骗子。可恶的是,联系绿森的客服死不认账是他们泄露了我的手机!国家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急需出台了。
新浪微博网友“Lelay-Fang”: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今年估计又是两会提案热点,永远被关注,从来不解决。
(作者:张泽斌 来源: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