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预算外资金监管一直是我国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在对政府财政预算报告的讨论中,委员们就如何管理“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腐败展开激辩,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公款吃喝的钱都是通过做假账解决”的言论更是引爆会场内外,并引发舆论对如何监管预算外资金、规范“三公”消费、打击“公款吃喝”等话题的讨论。
【委员声音】
政府经济管理复杂 需预算外资金作为机动
柴松岳指出,政府经济管理复杂,仅仅依靠预备经费很难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等复杂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机动性刚好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因此各级政府手里没有一点预算外资金不行。一刀切,将所有运作费用统统纳入预算,不仅无法满足需要,而且实施起来难度大,几乎无法实现。
预算外资金是腐败避风港 应纳入预算监管
田聪明则表示,政府财政预算外资金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有效监管,容易成为腐败的避风港。要把政府所有收入收归统一管理,逐级调配,这是目前反腐的关键所在。关于取消政府预算外资金难度大的问题,田聪明以美国治理政府腐败为例,认为只要下决心改革,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不能因为统一预算有难度就不管。
政协委员王玉庆表态支持田聪明,认为虽然进入预算不能完全解决腐败问题,但还是得从制度上纳入预算。
【媒体评论】
期待“激辩”成为两会讨论的常态
《华商晨报》评论《期待“激辩”成为两会讨论的常态》认为,真理越辩越明,在制定政策等方面,也是如此,只有经过充分的讨论、甚至争论,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在商量国是这么重大的事情上,更需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辩论。当然这样的争论不是暗箱争论,而是应该拿到桌面上争论。只有拿到桌面上争论,才能让社会监督,吸引社会的智慧参与争论,才能促使争论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预算未必万能 绕过预算万万不能
南方网评论《预算未必万能,绕过预算万万不能》认为,不管是预算内资金也好,还是各种可能的不时之需也罢,关键的问题是,无论是何种用途的资金,都不能成为公共资金失控的理由。遏制三公消费,仅有预算或许未必万能,但预算失控或是被轻易绕过,却是万万不能的。一言以蔽之,只要是公共开支,无论有着怎样的理由,都不能成为不透明的借口。
【网民观点】
两会争论有益国计民生应倡导
凤凰网陕西省西安市网友“轰隆隆滚滚向前”:这样的争论好,在争论中争出办法,争出对策。
新浪微博网友“公子博约”:以往对两会的认识就是大家一致举手表决全票通过某某提案,这次的很多代表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为了预算外资金争论的田聪明委员,柴松岳委员。有争论,有分歧,说明大家把两会当两会了,说明代表把自己当代表了。为这样的代表鼓掌,为这样的争论欢呼。
不论“预算”与否 透明公开是关键
腾讯广州市网友“阿桦”:只要透明化,允许百姓和媒体监督,一经曝光,真正做到永不录用,那事情就简单了。
腾讯网友“天大凭鱼跃”:不管预算内、预算外的,都得公开,这就是廉政。
腾讯北京市网友“逝去的年华”:支持田委员和李副主席的发言,“预算外资金”就是一个制造大量灰色和黑色腐败问题的温床。虽然取消预算外资金不会杜绝资金使用这方面的所有问题,但可以使这方面的问题大量减少。
公款招待容易滋生腐败应取缔
腾讯天津市网友“真诚”:把公款招待砍掉不就完事了嘛!招待什么?愿意招待自己掏腰包。就是因为有了各种名目的公款招待,才滋生了那么多腐败,浪费国家那么多钱!
凤凰网河北省保定市网友“xiaominyige”:凭什么接待你,下来检查工作是你的职责所在,凭什么你拿着工资还要招待你?这样的公务接待干脆一律取消,也就没那么多迎来送往、检查工作的了!
新浪网友“谷子wgz”:拿国家工资的人,吃喝应自己掏腰包,不能公款报销,否则作贪污论处。
(作者:张泽斌 来源:正义网络传媒研究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