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赵艳红)北京市副检察长甄贞今日下午做客人民网,就北京市检察机关司法改革新风貌与网友在线交流。
关于职务犯罪,老百姓经常说举报难,实践中也经常出现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典型案例,对此,北京市检察机关在举报人权益保护方面有什么改革举措?
“我们一直把举报人视为是检察机关的‘同盟军’”,甄贞称,如何来保护自己的“同盟军”呢?检察机关也制订了很多内部性的规范文件,高检院2009年就出台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在这些《规定》里面,对于如何保护举报人有很多规定。北京市检察机关主要是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拓宽举报的渠道,方便公民向检察机关举报,比如说我们过去有的像传统的来信、来访、来电举报,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可以在网上通过点击鼠标把你的举报信传给检察机关。我们现在提倡的是来信、来访、网上、传真等等这种“四位一体”的这样的一种接访、举报模式。除了诬告的需要追究的话,一般查证不属实的话我们会给予答复。
另外,其余大多数的检察机关也对外公布了自己的举报电话,比如北京市检察机关12309,还有58762000。群众可以通过拨打举报电话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举报给检察机关。在这里我请广大网友和老百姓放心,汇集到我们这里的线索是有专人管理的,知晓的范围是有限的。这条线是全体24小时开通的,我们从保护举报人的角度,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是同一个机关的人,你不是属于举报中心的,你没有权利看这些信息、了解这些信息。所以我们从制度上保障群众的举报安全。
第二个方面是健全了举报线索的管理机制。实现专人受理归口管理。成立举报中心,统一管理举报线索。对举报线索实行专人负责,所有举报线索均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加密码严格管理,未经授权或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查看。
第三,建立奖励举报人的机制。凡向检察机关举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经查证属实,被举报人已经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对举报有功人员和单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最后明确了责任,对于打击举报人的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依法追究。保证我们这些举报人和他们的近亲属不受犯罪分子的威胁,使正义得到伸张。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