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公车改革>>最新报道

公车挤占财政支出 刚性预算能否推动公车改革?

时间:2010-03-11 14:10:00  作者:刘世昕 甘丽华  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中国青年报3月11日报道 独具特色的“叶氏车改”,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已经坚持了近7年。身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的叶青开自购私车上下班,单位只需每月补贴汽油费,出武汉市的公务实报实销。唯一不同的是,由于汽油价格的上涨,每月补贴的汽油费从500元变为1000元。 

  除了身体力行外,叶青一直对公车改革保持高度关注。最近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武汉市反腐倡廉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将严禁违反规定为领导干部配置用车,探索并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行公务用车标识制度(即在公车上贴上“公务车”之类的标识),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对于推行公务用车标识制度,他在自己的博客里进一步建议在“公务车”的标签上加上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群众可以发送照片作为证明。 

  在肯定这项措施至少可以起到“限用公车”作用的同时,他也担心这会不会像很多地方的公车改革一样“虎头蛇尾”,难以为继。 

  早在1997年,广东省就开始公车改革试点。1998年9月,国家启动部分中央机关的车改试点,并同时在浙江、江苏、北京、湖南、重庆等地试点。 

  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再次引发群众热议,由此出现了2004年前后的全国性公车改革高峰,北京、广东等地试点公车货币化改革。 

  2005年,杭州、北京等地公车改革相继搁浅。 

  2009年7月,经过近7年的酝酿和试点,浙江杭州正式启动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专车,并向公务员发放公车改革补贴,补贴根据级别分9档,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每月2600元。据媒体报道,首批参加公车改革的21家市级机关,近两个月来公车费用下降约32%。 

  一个月后,辽阳市爆出弓长岭区区长车改补贴每年高达8万元的消息,再次把公车改革的话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针对历经13年各式改革试点却仍是未解难题的公车改革,民进中央建议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下的公车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制。按照有关规定,目前我国只有正部级以上干部才有资格配备专车,副部级以下官员只有工作用车。然而,实际上许多市、县、乡镇领导都有专车,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价格昂贵的大排量汽车。因此,第一步要实现刚性预算,严格公车管理。 

  民进中央建议厅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保留一定的公务车,可以学习瑞典、英国等国的经验,电子监控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地方领导管制,直接向上级负责,且可以在网上查询。不配车的进行交通补贴,鼓励私车公用。 

  据调查,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为6万元,有的高达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6%~12%,有些地方甚至更高。民进中央建议大规模用车、公车保养都应社会化。 

  民进中央认为,公车私用泛滥的原因是没有人因为违规用车受处罚,公车改革必须强化监督。 

  叶青建议,将公车改革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使之成为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内容之一。 

  

[责任编辑:zywfq]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