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50个部门对外发布“三公经费”情况。其中28个部门2011年的预算超过了去年。而随着在各部门“三公经费”一一亮相,相关的讨论也持续升温,部分公开带来的质疑声高涨。譬如,近半数的中央部门为何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已经发布的“三公数据”标准不一,令人费解;某些部门的公开明显失真,态度很不诚恳。
值得肯定,此番公开来之不易。一直以来,“三公”公开的呼声不断,也得到了舆论的广泛支持。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只加油不挂档,虽然陆续有一些部门和单位主动晒账单,类似于白庙乡的“裸晒”账单一样,这样的公开充其量只起着标榜性的作用,而要促进“三公支出”制度化公开,还需要制度发力。虽然国务院制定出了今年6月份实现部门决算公开的时间表,但迄今还有近一半的部门还在做着最后的“观望”。而那些因为技术原因延误公开时间的说辞根本就毫无争辩的必要。
而除却了这个延迟公开的问题。已经公开的部门“三公支出”更让公众“惊叹不已”!比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务接待费决算仅为26.07万元,而接待费最高的中国科学院却高达9995.5万元。网友戏言,中科院一天吃掉住建部一年的费用;计生委因公出国(境)费用在2010年的决算数是470.54万元,2011年的预算数是494.01万元,而这两个数据都超过其2010年“三公经费”总额的五成,网友质疑,计生委有无必要如此高比例的出国?这些质疑不无道理,至少让人无法信服。各部委虽分工不同,经费也不能同一而论,但是这种在同一项目上的天壤之别和公开明细不一,项目划分混乱的情况更让人窥见了中央部门“三公支出”的乱象生态。一招“三公”公开就搅起一潭浑水。这真是不公开不知道,一公开才知水太深!
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现状,试想,“三公经费”被隐藏的这么多年里,其沉疴陋习自然不少,要清理也非一日之功。这既是我们要求公开的所在,也是众多部门不愿公开的所在。而客观的讲,政务公开是政府部门的一项法定义务。民众作为普通纳税人,有权利知道每一笔的支出情况。而且公开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晒账单就是在晒诚信,就是要将政府的工作放置在阳光之下,打造诚信、法制的政府。但是,如果居于高处的各大部门背离诚信,各自为阵,闭门造车,以陆续炮制出这些项目不同,明细程度不一的账单为目的的话,虽公开但和“三公”公开的初衷相差甚远。是为公开,就应该诚实可信,这是前提。否则,藏着掖着虚着伪着,根本就不能称其为公开。不客气的讲,这样的公开更像是对民意的耍酷斗狠式的回应。
没有统一的公开标准,这样的账单让民众看着是一头雾水。再者,谁来证明这些账单的真实性,红十字总会的接待费是否最低,住建部是否最节俭?公开本是为了实现监督,但是当前的这种公开,只能令公众不断的猜忌和质疑。因此,相关的配套性监管措施必须到位,即如何公开,公开那些项目,公开到什么明细程度,延迟公开作何处理,公开数据失实又拿谁是问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明确,不能强有力的执行,“三公”公开这潭浑水会越搅越浑!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