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王利明
对二十年来《检察日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感谢《检察日报》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现在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报纸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检察日报》作为一家专业报纸能够独树一帜,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办出水平,从纸质版到电子版,从报纸到网络、到影视、到多个杂志,事业迅速发展,可以说已经做大做强了,能做到这些非常不容易。这不仅仅是因为报纸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了在办报上内容丰富、栏目新颖,更重要的是定位非常准确。她不仅关注检察工作的实践,及时地反映检察动态,宣传检察机关的事迹人物,为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作出大的贡献,而且她突破了机关报纸的局限,把办报视野放在整个的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为推进法治建设做出贡献。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检察日报》这些年已经成为了宣传法治成果、传播法治文明、推动法治进程的一个主阵地、一个主渠道,是法治媒体里非常活跃、非常有特色的媒体。
《检察日报》之所以受到大家喜爱,与她的定位是分不开的。我是《检察日报》的忠实读者,从周刊到正报,每天都看,成为了一种习惯。《检察日报》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事件,关注民生的重大问题,用各种形式反映,有的是跟踪报道,有的是专题讨论,有的是专论,有的是短评。今天的《检察日报》就专门讨论了云南的一起案件。在这篇报道中,《检察日报》始终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检察日报》十分关注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经常讨论司法改革问题。不仅关注与检察有关的司法改革问题,更注重整个国家的司法改革,讨论立法中的重大问题,讨论有关法律监督的理论完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站在完善国家法治建设的高度在讨论、在关注,形成了和法治建设为一体的良性互动。《检察日报》对法学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也给予了极大关注,非常贴近法学院的师生、贴近学者,深受师生的喜爱。
《检察日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法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检察日报》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不仅因为高检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检察官的喜爱,也因为汇集了一批有高度敬业精神、勤奋的高素质团队。
20年过去了,《检察日报》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了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在中国法治体系建立后,怎样使纸上的法律,真正成为行动中的法律,《检察日报》的宣传报道责任更加重大。衷心希望《检察日报》能够适应新任务、新挑战,不断为宣传法治成果、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