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50年前,有油田“铁人”;50年后的今天,有铁路“高铁人”。常人无法想象,是怎样的钻研意志与拼搏精神,让他们在短短5年时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让中国高铁以迅猛之势登顶世界一流。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永远不会忘记6年前的那个场景:那是04年8月17号晚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将几位高铁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到办公室,正式启动高速列车自主创新的课题,大家心潮澎湃地进行了集体宣誓。
张曙光:那个宣誓就预示了我们铁路人要把毕生的聪明才智献给这个伟大的事业,高速铁路的事业。
6年间,他们选择了埋头苦干,选择了默默坚持。“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的横幅出现在每一个建筑工地和办公大院,这24个字是对高铁精神的最佳诠释。
何华武,中国高铁的总工程师。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没有和妻子在一起。妻子患上胃癌,手术切除了整个胃,身体十分虚弱,但他无法照顾和陪伴。
何华武:最终能够理解,还是因为几代人的夙愿。作为一个高铁技术负责人,必须舍小家。
郑健,中国高铁的总规划师。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中国每一个角落。有人统计,仅在北京南站建设期间,他一年间跑工地80多趟。
郑健:观念转变,就是要从管旅客到服务旅客。比如北京南站,大铁路与地铁、出租车、公交车无缝衔接,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突破。
忻力,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变流器首席专家,因为电脑紫外线长期灼烧,左眼几近失明。开点眼药水后,他又义无反顾地坐到电脑前投入工作:
忻力:我想肯定有得必有失,肯定要做点牺牲。
在北车唐车公司车间,接线工人们在狭小的空间里巧手翻飞,保持姿势一干就是10小时。要知道,动车组的5万根导线、10万个接点,全部要用手工连接,她们却以惊人的定力保持着极高的无差错记录:如果说列车出现问题的话,这个问题要追溯到某个人,要很小心很小心。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认为: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经济转型,调整结构,高铁做了典型的示范意义。我们应该弘扬高铁精神,向高铁人学习,把祖国事业建设得更好。(记者刘玉蕾 陈怡)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