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白云,男,回族,1949年10月生于山东茌平县,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被人们誉为先进典型的“长青树”。
在鲁西平原孔繁森的故乡山东聊城,有一位公正执法、热情为民的检察官,今年59岁的他已在检察院勤勤恳恳地工作了27个春秋,其间他不辞辛苦地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在群众中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和威信。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白云热线”更是家喻户晓,他就是“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之一的白云。
铁杆柔肩担道义
自1979年从部队转业到检察机关,白云在平凡的检察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工作中,他恪守一个“公”字,把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看作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再难再累从不叫苦。从助理监察员到副检察长,虽然职务在变,但他的诺言始终没变:“我是人民检察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千斤重。我要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检验,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
面对说情和压力,白云说:“我只认法律,不认面子,谁对不起法律、对不起人民,我就对不起他!”他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持请客不到,送礼不要,说情不听。2004年底,白云同志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像往常一样,他又把5000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失学的孩子。同事们说,白云总是这样,对需要帮助的人,慷慨解囊,但对公家的账却分得很清。一次,财务室会计在核签白云的出差费单据时发现,一张10元的出租车票上写了一行字:“实付5元,请按5元报。”原来,白云从省城开会回到聊城时赶上下大雨,他打出租车从火车站回单位花了5元钱,但司机只有10元的发票。于是,他在报销时特意注明。“官至能贫乃是清。”他说:“公家的一分钱便宜都不能占。”这是白云清廉本色的写照。
躬身为民谋利益
“您好,这里是白云热线,请讲……”整洁明亮的“白云热线”办公大厅内,电话铃声不时响起。据“白云热线”部门主任念以新介绍,这条倾听民声的“白云热线”是以白云本人的名字命名的。“当时白云处理老百姓的案子逐渐增多,博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找他反映问题、求助的人也越来越多,为减轻白云的工作负担,2003年11月8日,经过向上级部门汇报、审批,聊城东昌府区检察院开通了‘白云热线’。”念以新说,热线开通以来已经接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4000多个电话。
现在,负责专职接听热线的工作人员已有11人,“从开通那天起,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是否节假日,无论对方是哭诉还是怒骂,值班人员都严格按工作守则办事,对群众来访、来电的解答要依法准确,仔细做好通话记录,然后输入电脑存档。”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白云热线”已不分昼夜地运转了6年,在来访、来电的记录中,有家庭琐事、苦恼倾诉,也有法律咨询。
如今,走在聊城市区的街头巷尾,提起“白云热线”几乎无人不知。群众有了困难,有了纠纷,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白云热线”。一位姓聂的中学老师说:“我们之所以相信‘白云热线’,是因为我们相信白云,相信白云的精神在传承,通过这条热线,有什么问题、疑惑一问就明了,白云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官,是聊城人民的福气!”
截至目前,这部热线电话共接听国内外来电34000余个,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9000多次,回复网络咨询7600多个,接待群众来访4700多起11000余人,被人们形象地誉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如今,白云“退而不休”。他不仅仍担任着聊城东昌府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而且还成为聊城市城市魅力形象大使,经常被邀请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代言聊城,赴省外、国外进行城市推介等。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