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河南省郸城县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一级检察官;先后在批捕科、经济科、反贪局、政研室、反渎局等部门工作。参加工作20余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被省、市检察院评为优秀侦察员、优秀检察官,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熟悉张伟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年轻人,俊俏的外表,幽默的谈吐,爽朗的性格,富有亲和力的笑容。他怀着对党,对人民的一片忠心,侠肝义胆,铁骨铮铮。一桩桩大案铁案尘埃落定,一批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作为一名检察干警,他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法律的尊严、维护了人民的利益,默默无闻,奉献至今。
伸张正义,铁面无私
1999年至2005年,张伟任河北郸城县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他公正执法、恪尽职守,积极主动承办大案、要案,严把案件质量关,努力做到“快、准、稳”。
多年的办案经验让张伟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对象大多是高智能型人员,他们反侦查能力强,有关部门调查取证难,突破犯罪嫌疑人干扰阻力大。他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被动变主动。张伟以他特有的警觉和细致入微的查案作风查办了多起贪腐大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一次,张伟在初查案件时曾得到一条这样的线索:沈丘县的一名处级干部,有一部专用轿车,报的是沈丘户口。他紧紧抓住这条线索从车管所入手,调取两年来报取沈丘县户口的车辆档案,同时多方打听车的型号,逐步缩小调查范围,终于查出这名处级干部的“丰田”轿车的来历。原来,这辆轿车是以沈丘县一个叫董某的人报的户口,董某是一私营企业的老板。经过认真分析和判断,张伟认为董某和这名处级干部不是一般关系。于是,他以谈生意为名将董某秘密叫到专案组,通过政策攻心和法律劝导,董某终于承认这名处级干部将部分赃款交给他让其存放的真相。张伟和办案人员迅速赶往董的家中,将赃车和赃款人民币60万元、美金4万元、借款条160万元提取并依法扣押。
多年来,无论威逼还是利诱,张伟铁面无私的作风始终不曾被动摇和改变。不知多少人为案件说情都被他顶了回去;多少次恫吓都被他泰然处之……监察科的廉政建设的档案中清楚地记载着:张伟近几年在办案过程中拒收礼金3万多元。
扬善惩恶,仗义为民
2007年6月10日晚7时38分,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郸城县高考舞弊案。平静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社会的各种舆论犹如雪片铺天盖地而来、街谈巷议一片哗然。事件的播出,引起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党组书记顾涛同志立即召开了党组会,决定成立专案组,以最快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侦查此案。他第一眼就瞄准了张伟。张伟接受任务的当天就组织专案组的同志认真研究侦查方案、进行了明确分工,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去。
不少好心人劝张伟不要管此案:“毕竟是生土生土长在郸城人,得罪那么多人干啥,自己的孩子也是在校生,得罪了上级,得罪了老师,以后怎么做人,能有啥好处……”张伟义无反顾地说:“既然干了检察官这一行,就要时刻想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就要扬善除恶。此事与家人,与朋友,与公,与私无可厚非。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要放到法律的天平上去称一下,不惩治犯罪要看党和人民是否答应、法律是否允许?”张伟和办案人员一起认真分析案情,周密部署、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工作中,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顶住压力、排除干扰,严格办案纪律;他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困了用凉水洗洗脸继续工作;他统揽全案的工作,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他一马当先,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经过张伟和专案组的同志近20天的不懈努力,被群众传得沸沸扬扬的郸城县高考舞弊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是一起由社会个别闲散人员和家长伪造相关证件的个案,是一个典型的徇私舞弊案件。固定好证据后,张伟及时给检察长和县领导进行了认真的汇报,并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等8人立案侦查,并采取果断措施,为了减少更多的社会负面影响,缩短办案时间,张伟同志和其他办案人员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使这起招收学生徇私舞弊案件从立案到侦查终结、到移送审查起诉仅用了二十天多的时间。李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均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