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建党90周年>>检察英模

魏艳玲:别把我当病人

时间:2011-06-20 09:16: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人物简介:魏艳玲,黑龙江省密山市检察院纪检组长兼侦查监督科科长。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中国第六届十大杰出检察官,被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省委政法委曾做出在全省政法战线开展向魏艳玲同志学习的决定。 

  2001年,她被检查出患急性淋巴型白血病,2002年3月,医院成功地为她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可是,她出院休息不到一个月,就主动向检察院领导请求工作任务。她像一块自动机械表,带着重病顽强地运转着。她做过11次骨穿、12次腰穿、几十次化疗、4次大手术,治疗后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她在出院一年时间里,办理各类案件100余起,起诉准确率、不起诉准确率、法定时间结案率达百分之百,无一起错案!她接济贫困大学生、农村贫困户20多人。 

  魏艳玲在生死之间的坚强,生死之间的续写,给检察事业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与死神对抗  

  2001年4月的天,那是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日子。  

  这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魏艳玲突然感觉双腿剧烈疼痛,她强忍着坚持去单位上班。然而,当她还没有走完下班的楼梯,她就摔倒了。来自医院的一纸诊断书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在她和她的亲人面前炸响:魏艳玲患了白血病,而且是70多种血液病中最顽固的一种--急性淋巴型白血病。死神就在她人生最美丽的时候开始狞笑着来到了她的身旁。  

  一次次地骨穿,一次次地腰穿,一次次地化疗,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让年轻的魏艳玲从心灵深处饱尝了从未有过的绝望。但当她想起最热爱的工作、想到自己还年轻,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她去做,她不想自己在这个时候就进入生命的倒计时。她盼望着能够早日治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于是,住院期间,魏艳玲经常往单位打电话,询问案件情况,单位派同事护理,也被她撵了回去,因为她太清楚起诉科的工作有多忙。骨髓移植是当今治疗白血病的最佳方法。值得庆幸的是魏艳玲的弟弟与其骨髓配型成功,使她在绝望中依稀看到了一线希望。可是,手术需要30万人民币,这对于她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为了救她,哥哥卖掉了刚刚住进一个月的新楼房,姐姐也四处为她高息借钱……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魏艳玲绝望了。她无法忍受白发苍苍的父母为她东挪西借,更不忍心看到深爱她的丈夫整天四处找医院卖肾为自己筹集费用的身影,更不愿意听到年仅8岁的儿子,要卖掉自己,救活妈妈的哭诉。经过再三考虑,魏艳玲决定进行保守治疗,放弃这次骨髓移植手术的机会。  

  人间自有真情在。魏艳玲的病情如同一块巨石,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心头,也牵动了系统内外、社会各界众多关切的目光。真情涌自八方,一笔笔捐款,一张张汇款单,一句句亲切的话语,凝聚着人们真挚的爱心,筑就了生命的诺亚方舟。  

  凭着对生命、事业、亲情的眷恋与热爱,魏艳玲挺过来了。  

  2002年3月,魏艳玲的骨髓移植手术成功了。本该在大医院继续接受恢复性治疗的她,不顾医生的再三劝阻,就在急性排斥期,硬是拖着虚弱的身体登上了返乡的列车。特意前来送行的最高检察院的领导看着眼前这位倔强的女检察官被病魔折磨得虚弱的身躯,偷偷地擦拭着泪水盈盈的双眼。  

  此时,谁都不能理解魏艳玲的沉重心情。她从医嘱中得知,骨髓移植不过是把死刑改判为缓期执行而已,排斥反应是终生的,复发的危险随时存在,无论是医生,还是亲人、朋友、同事在挽救她生命的过程中都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能维持生命就好。魏艳玲深知生命得来不易,她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她坚定地对同事说:只要我活着,就要为我所钟爱的检察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zywsg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