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建党90周年>>检察英模

傅延华:百姓的"铁鉴定"

时间:2011-07-18 09:03: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傅延华: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副主任法医师。

  傅延华,1955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的一个中医世家。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84年调入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先后任检察员、技术处副处长、处长,枣庄市检察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付出的是时间、精力、爱心,收获的是人民的认可、肯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枣庄出了个全国十佳检察官

  傅延华说,从一名法医到现任副检察长,他并没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事,做的都是工作职责之内的平凡事。

  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东省枣庄市,有一位整天和尸体打交道的检察官。在他20年的法医职业生涯中,亲手检验过900多具尸体,鉴定过4000余件活体检验伤残,受理过3000多件法医咨询,出具过4600余件法律文书,纠正了94起错案,还100多名无罪的人以清白,也使不少阴险狡诈的犯罪分子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20年来,他还撰写了40多万字的法医学专著。

  他就是全国十佳检察官、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副主任法医师--傅延华。

  作为全国十佳检察官,傅延华的事迹早已经传遍了山东省枣庄市。这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纯朴而平易近人。他先后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又被评为全国十佳检察官,在这一连串的荣誉下,傅延华谦虚地说,他是1984年调入枣庄市检察院从事法医工作的,从一名法医到现任副检察长,他并没做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所做的都是工作职责之内的平凡事,可是,人民群众和组织上给了他很多荣誉,这些都是人民给他的鼓励。当选全国十佳检察官后,2003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荐他参加了全国检察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报告团,他先后赶赴20多个省、市作了巡回报告,最后还在人民大会堂作了报告。

  百姓称他“傅青天”

  傅延华说:“你就是一天托一百个人来说情请客,我也不会出卖一个检察官的灵魂。我只认两样,一是事实,二是法律。”

  在山东枣庄,人民有冤找傅延华申诉,群众有难找傅延华帮忙。一些受害人家属亲切地称他为“傅青天”、“铁鉴定”。

  2000年,某单位的支部书记被员工打伤,为了报复员工,那位书记专门到医院找人写了外伤性白内障的假病历。侦查机关以此认定为重伤,提请检察机关逮捕该员工。傅延华接到案卷后,通过审查卷宗和医院诊断资料,调查走访,发现伤者5年前就有糖尿病、白内障和视力障碍病症。于是提出了异议,认为造成白内障的原因可能是病理性的,但有关部门不愿接受这个结论。傅延华多次到医院查阅受害人的病史资料,发现其有眼疾病史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依据事实作出了鉴定,从而避免了一起错案。

  在办理另一起伤害案件中,受害人开始被认定重伤。傅延华审阅CT片后,认为受害人的伤是半年前的陈旧伤,否定了重伤的鉴定结论。这时受害人家属托许多人找傅延华说情,多次提出请客并许之以重礼,都被傅延华谢绝。面对说情,傅延华最经典的回答是:“你就是一天托一百个人来说情请客,我也不会出卖一个检察官的灵魂。我只认两样,一是事实,二是法律。”

  许多人因傅延华秉公办案而受到法律制裁或者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便翻了脸,有的亲朋好友从此不再上门,有的指桑骂槐给脸色看,有的甚至怀恨在心,对傅延华进行威胁恐吓,但傅延华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信念,他相信正义是不可战胜的。法治需要人人去维护,更需要一个执法者的维护,为了维护法治他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常对威胁恐吓他的人说:“你的要求不正当,就是给我座金山,施加再大的压力我也不干。”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傅延华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多年来,傅延华一直坚持亲自处理人民群众来信咨询和案件的检验、鉴定。他每个月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每天晚上下班后,傅延华都要拿出休息的时间来处理这些来信。为了不负众望,他在处理来信、来访过程中坚持做到三点:一是委托检验鉴定的,有求必应,认真做好检验鉴定,为政法机关和案件当事人提供确凿的依据;二是对基层群众的信件做到有回音、有答复,尽最大努力为群众解决一些问题;三是对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件,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要与法医学会的专家联合解决。为了处理好这些疑难案件,傅延华下班后常常骑着自行车去走访专家,一个案件他最少得走访两三个专家。

  案件技术鉴定准确率100%

  傅延华虽然工作繁忙,但他还一直坚持法医学方面的研究。这几年,傅延华查阅了近千份资料,总结了20多年法医工作的实践经验,撰写了4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

  从事法医工作20年,傅延华深深体会了工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尸体检查鉴定,是一件谁都不愿意干的事。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傅延华都要到案发现场亲手去接触尸体或伤残人,特别是一到夏季,气温高,尸体发出的腐臭味,令人作呕。有时,验完尸体,傅延华几天都不想吃饭。但是,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的权利,必须有人去维护,一些疑难案件的取证,特别需要法医作出铁的鉴定。百姓的信任,法律的尊严,使傅延华把法医的职责与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人格的力量、精湛的技术、突出的业绩,使傅延华从一位普通的检察法医,提升为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分管业务。职务变了,地位变了,任务也重了,按常理,他可以不再继续从事法医鉴定工作了。然而,傅延华却始终没有丢掉他的老本行,一直坚持从事一些疑难案件的勘察、查验、鉴定工作。

  1996年,枣庄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市的强奸杀人焚尸案。一个年仅13岁的花季少女,被犯罪分子强暴后,活活掐死。为了毁灭证据,歹徒又残忍地把少女的尸体烧焦了。案件移送法院后,证据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山东省一权威医院的检验结论,认定被告人无性行为能力。面对无辜的少女,面对女孩家人的痛不欲生,傅延华决心弄清事实真相。傅延华顶着巨大的压力,重新进行了鉴定,通过认真复核检验,最终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狡猾的犯罪分子被依法判处死刑。

  2004年底,枣庄市的一个化工厂生产车间发生了一件有争议的职工死亡案。一名工段长早晨正常到车间上班,在检查生产时,由于没穿防护服装,没戴口罩,晚上下班回家后猝死。死者家属认为是中毒死亡,而单位拒不承认,矢口否认中毒死亡,认为是有病死亡。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当时死者的尸体存放在医院太平间,死者家属心急如焚,到枣庄市人民检察院报案。一般来说,枣庄市检察院可以委派法医,等次日上班后去太平间进行尸检,但是傅延华接到案子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马上来到现场。深夜的太平间,让人觉得很恐怖,傅延华和他的助手,穿上隔离衣,带上软手套,挑灯夜战,一直在太平间里工作到凌晨。死者家属深为检察官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拿来了香烟,安排了夜餐,但都被傅延华婉言谢绝了。次日,鉴定结果出来了,经过按鉴定结果依法进行了调解处理,死者家属和化工厂双方都很满意。

  随着职务的变化,工作范围和视野更宽了,傅延华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严了。为了确保案件的质量和效果,傅延华起草,经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决定,制定了70多条规章制度,如错案追究制、鉴定回访制、当事人回访制、文书审核制、档案管理制等等,使检验鉴定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迈进了一大步。连续几年来,傅延华受理的案件技术鉴定准确率均达到100%。

  傅延华虽然工作繁忙,但他还一直坚持法医学方面的研究。这几年,傅延华查阅了近千份资料,总结了20多年法医工作的实践经验,撰写了4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其中,他撰写的《硫化氢中毒死亡分析》、《人体损伤检验分析》、《100例指甲血型物质检验》等论文,在业内都很有影响。

  提议案规范法医鉴定行为

  “司法鉴定在整个案件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鉴定结果不准确,导致错捕、错判,就会让群众对司法工作失望。”

  当了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傅延华感受很深,他说:“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能有机会参加全国的一些重要会议,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和见解,代表人民群众提一些议案和建议,我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工作的压力大。”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几年里,傅延华共向地方人大和全国人大提出建议10余条。看到地方的一些人为了打赢官司,千方百计托人搞伤残鉴定,但由于目前鉴定机构多头,收费标准不一,管理人员混乱,鉴定结果悬殊,给案件的正确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于是,2004年全国两会上,傅延华联系32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司法鉴定工作的议案》,议案呼吁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司法鉴定法。这件议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04年12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傅延华受邀旁听了这次会议。大会听取代表意见时,傅延华说:“司法鉴定在整个案件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鉴定结果不准确,导致错捕、错判,就会让群众对司法工作失望。”

  当百姓纷纷感谢傅延华代表时,他总是一笑置之,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份内事,也是最平凡的小事。傅延华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以他对人民的一片赤诚,对社会的无私奉献,默默地书写着平凡而绚丽的人生。他曾说过:“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付出的是时间、精力、爱心,收获的是人民的认可、肯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zywx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