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建党90周年>>检察英模

刘锡杰:刀笔雕写公正

时间:2011-07-26 08:30:00  作者: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人物简介:刘锡杰,福建法医学界领军人物,泉州市检察院技术处处长、副主任法医师,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入选2008年全国检察系统首批检察技术人才库。 

  工作常用的工具就两样:一把解剖刀,一支签字笔 

  刘锡杰工作常用的工具就两样,一把解剖刀,一支签字笔;工作地点:除了办公室,还有荒山野外或太平间、停尸房;工作对象:常与陈尸腐肉、刀疤伤口、残肢断臂打交道;工作时间:没个准,只要工作需要,随时出发。 

  法医,令人敬而远之的职业,刘锡杰却情有独钟,一干就是20年。他主持参与检验鉴定法医学案件2000多件,从未出现差错,纠正原鉴定错误100多起,避免100多个错案发生。  

  1987年,泉州市检察院成立检察技术科。至今,刘锡杰还记得20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日,他第一次动手解剖尸体的情形:面前是一具令人作呕的男尸,全身肿胀、面目狰狞。刘锡杰吃力地把尸体挪到解剖台,拿手术刀的手在微微颤抖。接着,他在解剖台前站立数小时,解剖、检验直到凌晨1点才结束。这是参加法医工作不久的刘锡杰临时接到的一起尸体解剖鉴定。当时,能搞法医学检验鉴定的在泉州市检察系统只有刘锡杰一人。这一年,刘锡杰23岁。  

  “比检案技术更重要的是公道与正义” 

  “检察院那么多科室,你又有检察官任职资格,干什么不好,为啥偏要干那个活?”“今后可不能随便与他握手,他的手经常摸死人。”刚当法医那阵子,亲戚和朋友的闲言碎语不少。刘锡杰说,一想起那些冤屈者死不瞑目的表情,那些受害者家属无助的眼神,这些闲言碎语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把手术刀并不重,但它可以辨真伪;一支笔很普通,但写在鉴定书上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刘锡杰看来,作为法医,检案技术高超固然重要,但比检案技术更重要的是公道与正义。  

  1995年8月间,犯罪嫌疑人曾某在羁押期间突然死亡,其家属不服曾某系急性胰腺炎发作而死的鉴定结论,认为他是被殴打致死。该院领导指派刘锡杰进行复检。  

  骄阳似火的8月,酷暑难耐,待检的尸体已高度腐烂,散发出阵阵恶臭。但刘锡杰全然不顾,他蹲在地上,汗流浃背,认真细致地逐个部位解剖、检验。他发现死者不存在有胰腺出血和炎症的表现,而是全身软组织大面积挫伤。为了得出更有力的证据,刘锡杰当天就赶往上海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在众多权威法医专家的协助下,刘锡杰作出死者系全身受到钝性外力作用,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挫伤,致创伤性休克而死亡的鉴定结论。根据这一鉴定结果,检察机关对此案进行立案侦查,最终追究了两名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zywql]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