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兰,女,1988年参加工作,山东省招远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兼控告申诉科科长,2003年被山东省检察院记个人一等功;2004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接待员”称号,被山东省妇联、省检察院授予“三八红旗手”和“十佳女检察官”称号。2006年2月21日,在全国检察机关第六次“双先”表彰大会上,李美兰被授予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和“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她用坚忍和执着诠释人生的真谛
从乡村走出来的李美兰,沉稳而睿智、热情又直率,对人民群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种朴素的情感。她深爱着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她说:"我常想,假如上访人是我的父母、亲人,我该怎么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人民群众,李美兰掏出的是一颗滚烫的心。
招远有位王老太太,是远近闻名的上访老户,她家庭破裂,又遇到一系列的不幸,22年上访,问题一直未能解决。2003年9月,市里决定由李美兰承办解决。尽管李美兰热情接待、态度诚恳,对其讲政策,说法律,起初王老太全然听不进去。李美兰一方面继续苦口婆心规劝和宣传有关政策;一方面认真复查此案,深入调查研究,不辞辛苦地多方联系;抓住问题关键,制定可行方案。
每次李美兰端水给她喝,老太太把杯子摔碎,给她买饭吃,她把饭从窗子扔出去,李美兰就再倒一杯水,再买一份饭;有一次,她一头撞在李美兰的前胸,李美兰背过气去好半天……面对王老太太的偏激,李美兰从不着急,她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一块坚冰,我也要融化她。
这天下午,风大雪狂,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王老太以冻死在雪地里相要挟,李美兰见无法把她拉到屋里,就站在雪地里陪着她。两小时五十分钟过去了,李美兰变成了雪人,嘴唇发紫,手脚麻木,早已失去了知觉,她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了,但还是咬紧牙关,心想,只要能感化王老太太,遭这份罪也值了!
李美兰的感化,终于使多日不开口的王老太太说话了:"咱们进屋吧……"李美兰的眼泪刷地下来了。李美兰不是因为自己挨冻吃苦流泪,而是因为王老太太封闭了22年的心窗终于打开了。
她为这个案子哭过3次,第一次是同情王老太太的身世而流泪;第二次是终于使老太太的心灵受到感化,开始转变对自己陈年老案的看法;第三次是经过3个多月的奔波终于圆满地了结了这个案子,使老太太的晚年有了一个归宿,这一次,王老太太也被感动的哭了。
这个案子的处结,受到了全国人大、国家信访局、高检院、省委省府的表扬。案子结了,李美兰并没有到此为止,她先后6次看望过王老太太。"老户建档,动态管理",每件案子都是如此,做好善后工作,保证上访工作不反复,这也是李美兰处理一件成功一件的秘诀。
只有公正了才能取信于群众
李美兰常说:"我们的工作担的是一份社会责任,维护的是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办事执法只有公正了,才能取信于群众"。
2001年4月深夜,正在家中熟睡的玲珑镇沟上村民梁美凤夫妇和母亲,被酒后闯入的某司法所干部张某用菜刀等砍打致伤。虽然梁美凤一家立即报了案,可有关部门却迟迟未予立案。梁美凤夫妇偶然从电视上看到控申科的事迹报道后,便怀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检察院。望着梁美凤颈上虽时隔3个多月依然清晰可辨的伤痕,听着受害人无助的哭诉,李美兰内心涌起阵阵波澜,她既同情梁美凤一家的遭遇,又对有关部门人员的做法感到愤慨。她当即带领干警路红梅、闫文广深入沟上村走访群众,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找到了所有旁证材料。第二天,李美兰向领导做了汇报,经检委会研究,由侦查监督部门发出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当天,张某即被刑事拘留,并最终被判刑,赔偿受害人梁美凤一家5000元。 感激的梁美凤逢人便夸:"我原以为官官相护,没想到检察院这么主持公道,我从心里感谢检察院,感谢李美兰科长。" 不管办理多么棘手难缠的案子,李美兰坚守着一条:"办案就要不偏不倚,公平是唯一的执法准则。"
平易近人零距离接触上访者
每次接待群众来访,李美兰总是上前握住他们的手说:"别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然后送上一杯水,静静地倾听,不论上访者的手是多么粗糙,穿着多么土气,身上有什么味道,她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和躲避;遇到上访的妇女哭闹不已时,她把自己的手绢递给她擦鼻涕抹眼泪;每当见到上访人蹲在大门外的台阶上,又没有饭吃时,李美兰总是主动买好盒饭、矿泉水放在台阶上,然后悄悄离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百姓对李美兰充满了信赖。
每次到乡村开展工作,本就很朴素的李美兰,更注重自己的衣着,夏天气温再高,她也不穿裙子,而是换上长裤,脱下皮鞋,换上胶鞋。李美兰说,穿着越"土",越能消除距离,贴近群众。
2005年4月7日下午,正值中央领导在山东视察工作之际,夏甸镇某村村民因怀疑原村支书存在经济问题而引发矛盾,声称如不解决,将赴省进京上访。李美兰受命来到村里时,已见有6辆面包车停在当街,300多名群众情绪激动地聚集在街道两侧,有的手里提抓钩、握铁锹,气氛十分紧张。群众抵触情绪很大,乡镇工作人员都无法近前。看到李美兰很"土",不像个官,才和她攀谈。通过交谈,李美兰了解了大致情况,首先找到在群众中很有威信的刘某,并亮明了身份。这一来,李美兰便成了"焦点",几百名群众一下子把她围在了中间。李美兰沉着冷静,真诚地对大家说:"解决问题,就得先搞清楚问题。我们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心里话的,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咱坐下来慢慢说。"她摆事实,讲道理,在长达9个小时的沟通中,没喝一滴水,没吃一点东西,嗓子哑了,唇上起了一串火泡,经过真诚的对话,稳住了村民的情绪。
接下来,李美兰带领工作组走访调查了70多名群众,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大会,了解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起因。随着调查的深入进行,村民们被工作组认真诚恳的态度和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所打动,由抵触转变为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请教有关法律政策……经过20多天的努力,李美兰他们终于彻底查清了引发群众上访的问题和原因,及时向市委做了汇报。在市委有关领导的督促下,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李美兰处理这样的群访事件已不是三次五次了。长期的工作实践,使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处惊不乱,似春风化雨般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
"做贤妻良母不是一名女检察官生活的全部,却一直是我的向往。"尽管李美兰努力在家庭和事业中寻找"平衡点",但她还是对丈夫和女儿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丈夫是一家企业的副总,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奔波,既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婆婆,又要照顾女儿,里里外外的家庭重担全部压在李美兰身上。
2001年夏,女儿在参加高考的前一天,试探着问李美兰能否送她进考场。此时,丈夫已出差在外,而李美兰也要到乡下取证,她无法答应女儿的请求。第二天,当女儿背着书包离开家门独自上考场的那一刻,李美兰觉得喉咙里堵得慌,心一酸,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令她欣慰的是女儿在当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
作为女人,她又是幸福的。丈夫支持她,婆婆理解她,女儿尊重她。李美兰说这些是她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年逾七旬的婆婆临终前,拉着李美兰的手,流着泪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摊上了你这样的媳妇!
真诚乐观与癌症做斗争
如果与李美兰畅谈,你会被她的坚忍与执着、真诚与乐观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如果不是早就听人介绍,谁能想到眼前的这个女人曾经是一名癌症患者。
1999年深秋,科里工作异常繁忙,经常性的腹疼让一向不愿声张自己患病的李美兰硬着头皮走进了医院大门。初诊、复诊,确诊为"子宫癌"。经过交谈,医生被李美兰表现出的顽强的承受力所感染,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对她隐瞒,让她了解自己的病情对于配合治疗反而更有利。
但医生嘱咐必须尽快做手术,心急如火的丈夫很快便联系好了上海国际妇女儿童医院。"先缓几天,我把科里的事安排好后,马上就去。"丈夫一听这话,火了:"都什么时候了,你不要命了!" 火归火,着急归着急,执拗的她还是在安排好工作后,才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医生提出了两套治疗方案,一套是使用麻醉剂,这样痛苦小,但恢复慢;另一套是不用麻醉剂,痛苦大,但效果好,恢复快。
想到院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李美兰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能够早日返回工作岗位的第二套方案。她咬着牙,以顽强的毅力挺过了那痛苦的手术。
也许是她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她的意志战胜了病魔,手术非常成功。她身在医院心系工作,住院期间经常给科里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丈夫为了让她安心养病,特地从上海飞回招远,把院里的工作情况制成录像带放给她看。就是这样,她还是坚持提前出院了,医生叮嘱最少要休息半年,李美兰却只休息了一个月,便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当年的主治医生把李美兰成功病例当作奇迹讲授给学生们,在李美兰的感召下,招远矿区一个患有同样病症,已经绝望的病人现在同样乐观的生活着。这的确是一个奇迹,我们被深深感动并思索着,李美兰靠什么精神支撑着创造了这个奇迹?
"无私又无畏,平凡而伟大。"视人民如父母,视事业重于生命;她内心包容的太多,而唯独没有她自己。也正是这种"忘我"的李美兰精神,让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创下了不凡的业绩。
成绩面前,李美兰认为一切都是新的起点,她在用生命的强劲音符,谱写新的华章。(摘自正义网、《人民日报》)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