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建党90周年>>红旗飘飘 检徽闪耀

甘肃会宁:为了会师塔下的公正和谐

时间:2011-06-22 09:39:00  作者:周鹏 谢清华 李郁军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会宁县检察院检察干警在会师塔下重温入党誓词。 

  甘肃会宁,这片被深深打上红色烙印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抚今追昔,作为全国和甘肃首批廉政教育基地的会师塔,见证了历史,承载着希望。 

  初夏时节,绿树成荫,记者来到这片炽热而光荣的红土地上,走进甘肃省会宁县检察院,追寻检察干警执法为民的故事,感受检察干警为维护革命圣地和谐稳定而无私奉献的情怀。 

  一流的班子带一流的队伍 

  走进会宁县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本粘贴着各类资料的剪报本,它是该院检察长蒋志仁的心爱之物。“这是我亲手选材、剪切、粘贴的,里面都是近年来会宁检察机关发展的艰辛历程和骄人成绩”,蒋志仁告诉记者。 

  2010年以来,该院党组结合工作实际,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实施“素质工程”,按照“抓班子、带队伍、聚人心、促形象”的工作思路,自觉从“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遵守纪律、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办案”做起,高标准,严要求,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公检法联席会议上,有蒋志仁维护公平正义的公开表态;审判庭上,有该院副检察长指控犯罪的正义声音;乡间泥泞小路上,更有该院党组一班人为化解矛盾,马不停蹄奔波的身影…… 

  在2010年度进行的甘肃省基层院九项业务绩效考评中,该院有七项业务进入前30名,其中有2个业务进入前10名。此外,该院连续五年被评为“文明单位”,还被评为市级“平安建设先进单位”,院党支部也被县委多次评为“先进党支部”。目前,该院45岁以下检察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6%,2名干警获得研究生学历,4名干警通过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80%。 

  让检察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每天一上班,打开电脑,查看通知,网上办公、办案成了我们的第一项工作。”公诉科科长刘宏梅说。 

  为确保全体干警都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软件,该院党组把办公办案软件的推广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突出抓好推广应用工作的考核督导工作。在侦监部门,办案人员给记者演示了在网上办案的全过程,案件从受理到结案都实行网络管理,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实现了办案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信息化辅助办案的作用。 

  目前,该院已开通了局域网、专线网、互联网,建成了视频会议室、指挥监控室、模拟审讯室、电子阅览室,筹建了局域网信息发布系统、检察机关规范化管理系统、审讯监控指挥系统、电子显示屏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形成了“三网四室五系统”的基础信息运用平台,构建了完整的科技设备保障体系。 

  在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下,该院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来,共批准和决定逮捕61件85人,提起公诉120件185人,刑事案件的批捕率、起诉率、判决有罪率继续保持百分之百;进一步拓展职务犯罪新领域,深入查办农村职务犯罪,受理和初查贪污贿赂案件线索12件28人,立案侦查6件16人;受理渎职侵权案件线索3件5人,立案侦查2件4人。召开预防联席会议和举办专题法治讲座21场,为重点工程招投标单位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256次;进一步强化诉讼监督,追捕16人,追诉2件12人,提请抗诉5件,执行监督6件;进一步延伸执法办案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保障社区安全,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促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几天前,在该院举行的邀请革命前辈讲述红色传统的报告会上,八十岁高龄的该院原检察长孙良翰看着一流的办公设施,望着身着检察服、精神饱满的检察干警,感慨道:“有这么好的办公条件,有这样一支能吃苦、能拼搏、能战斗的检察同仁,检察事业大有希望。” 

  一流的文化铸一流的精神 

  会宁是革命圣地,自古以来崇文修德,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坐落在会师塔下的会宁县检察院紧紧依托会师圣地政治优势,坚持不懈地在干警中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始终把“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长征会师精神和“非常朴实,非常踏实,非常能吃苦,非常能奋斗”的会宁实干精神作为凝聚和鼓舞检察干警的精神动力,努力培养干警不畏艰苦、踏实苦干、乐于清贫、积极进取的职业情操。 

  该院非常注重文化对检察工作的推动作用,该院内部网站上设立了“院内刊物”、“科室业务”专栏,开辟了“星空放送”、“检察动态”等栏目,通过发表调研文章、观看先进事迹影片,充分展示干警的才能,陶冶干警的情操。如今,“内部信箱”搭建了干警思想交流的平台,体育竞技磨练了干警争先创优的意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拓了干警执法为民的思路。而“公生明,廉生威”、“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等一系列朗朗上口的文化格言,则在全院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链接·会师精神 

  红军会宁会师期间,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任弼时、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近7万名红军将士相聚会宁,千余名红军指战员为保卫会师胜利成果长眠在这片黄土地上,长征和会师赋予了会宁特殊的历史地位。正如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那样:“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师精神是历史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会宁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其实质和精髓是自强图存,团结胜利。多年来,会宁人民继承和发扬长征会师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zywsg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