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革强
理性,就是要求我们检察官在执法过程中要以理性思维去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真正融法、理、情于一体。”
“平和,就是要求我们检察官在执法过程中要以诚心、公心、耐心去对待人民群众,谦和执法、温和执法。”
“文明,就是要求我们检察官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办案方式方法,做到客观、公正,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规范,就是要求我们检察官在执法过程要严格遵守办案程序,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这四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在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革强的诠释下,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他看来,这是该院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运用检察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指导理念,也是推进该院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
全省首推“一站式服务”服务工作方式
跨进长沙县检察院办公大楼,迎面便可看到大厅“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八个醒目大字。大厅右侧的检务中心一下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除了控告申诉科、侦查监督科、公诉科等一溜开放式窗口,还设有透明式的检察长接待室、来访接待室、律师接待室及电子检务公开查询系统。在检务中心的一面墙上,接访程序、咨询内容、服务要点都一一进行了公示,让人一目了然。
刘革强介绍:“为方便人民群众诉求,增强执法透明度,促进检务公开,我们特设立了检务中心,把控申、公诉、反渎、民行等12个部门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对外窗口,推行“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日常工作由控申部门负责管理,每个工作日由各部门安排一位检察官值勤,负责与其职能相关的业务受理、线索分流和接待来访,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尽可能为来访者提供便利。”
在这里,来访者还可以根据所涉案件的性质,到不同的窗口进行咨询,了解案件进程及处理结果,而不需要奔走于检察院各个业务科室,减少了办事的繁琐。
据了解,检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是该院在全省检察机关的首创,始于2006年。作为检务公开的一项创新举措,该院一度成为全省检察系统的推介典型,多次受到高检院领导肯定,2008年,该院被评为“全国文明接待室”。
全省率先建立“企业检察联络员制度”
“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作为三湘第一县,长沙县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就达到了10多家。为此,长沙县检察院主动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新途径,于2009年5月,率先在全省检察机关建立了企业检察联络员制度。
“我们从山河智能、开元仪器、新奥燃气等企业中选聘了14名检察联络员。他们主要负责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化解涉企矛盾,同时协助开展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检务公开和预防职务犯罪等活动。”刘革强告诉记者,“我们还建立了基层检察联系员制度,从各乡镇选聘了20名联络员,定期与其联络,并配合检察官进行“流动接访”活动,现场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另外,该院还设立了派驻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室,安排业务能力强的检察官常驻检察室。同时,检察官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与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交流,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记者了解到,该院还专门组织人员,对近年来该院所办理的涉企案件进行了梳理,分析其案发的原因、特点、规律和对策,在此基础上精心编撰了《企业维权守法手册》,并免费赠送给企业,以提高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这本手册,对我们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兰天汽修的杨董事长看了该手册后如是称赞。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去执法”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检务公开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案件做不到‘案结 事了’?大多是因为执法过程中草率、不规范导致的。本来简单的案件,由于不能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导致办案过程不透明,时常带来误解和质疑。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因为,人民利益无小事。” 刘革强感触颇深地说道。
2008年,刚到长沙县检察院履职的刘革强亲自接待了一位上访者。这名上访者的哥哥驾驶摩托车与货车相撞当场身亡,经调查,死者负主要责任。但是死者弟弟以办案过程中执法机关众多不规范细节为由不服,多年来在执法部门间不断上访。
虽然不是自己任内的事情,刘革强却亲自接待了这名被他人喻为“神经有问题”的上访者,多次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讲明法律规定,讲清道理是非,三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协商,最终案件成功协调,当事人表示满意。
“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调解,也是执法。”刘革强深有感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静下心来倾听来自人民群众的心声,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去执法,树立科学的执法观,才能铸造良好的执法公信力,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作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湖南省基层检察院建设示范院,我们倍感压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全力做到便捷、公开、透明、阳光,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刘革强坚定地表示。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